美国特朗普政府对目前暂时豁免关税的半导体和药品进口启动调查,此举被视为美国对这两项品类加征关税的前兆。这两项品类也是新加坡出口到美国的重要产品。

受访分析师指出,新加坡受关税影响的严重性或加剧,相关企业或须要决定,是否有必要为美国单独开辟一套本地化的供应链。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祭出关税大棒,对全球贸易伙伴大规模加征对等关税,新加坡被征税10%,但出口美国较多的医药品和半导体均被豁免,因此被认为受影响程度较小。特朗普上星期三(4月9日)又宣布,将暂停对等关税实施90天,除了中国、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其他经济体都暂回到统一10%的关税。

不过,美国星期一(14日)发布通知说,将调查进口半导体和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药品和药物成分包括成品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美国从我国进口货物 药品占比最大达35%

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显示,美国去年从新加坡进口的货物中,药品占比35%,是占比最大的品类。其他进口货物包括光学制品、化学品、机械设备及电子电机(包括半导体产品)等。若以2024年贸易额来计算,目前所有获豁免产品数额,约占美国从我国进口额近60%。

延伸阅读

AMRO:亚细安加三今年经济增长率或跌破4%
AMRO:亚细安加三今年经济增长率或跌破4%

中国银河证券新加坡经济顾问宋生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对新加坡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准备,即如果事态发展到一个临界点,相关跨国制药或科技公司或须要作出决定:是要继续保留“全球供应链”,还是认为美国市场足够大,大到值得单独为他们建设一套美国本地化的供应链和生产设施。

他预计未来受影响的行业中,可能会出现“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以及“全球其他地区”供应链的分裂局面。

东方汇理财富管理亚洲首席策略师陈达德受访时建议,从新加坡直接出口到美国的企业,应寻找其他国家的客户,转向这些国家的国内消费市场。同时,与其美国客户沟通,探讨如何共同承担或传导因关税上涨而产生的成本增加。

报告:美国对亚太地区平均有效关税从1.9%飙升至30.3%

宋生文指出,除了关税,也要关注非关税措施,比如特朗普政府可能对靠港美国的船只征收额外费用等,这些不确定性将打击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影响整体经济活动。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星期二(15日)发布报告说,综合既有关税、已宣布的对等关税以及当前的豁免项目,美国对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的平均有效关税率将从2024年的1.9%,大幅升至30.3%。

报告预计,这些关税可能带来的连锁效应包括:区域内贸易与投资加速本地化,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长期的直接关税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