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精心设计、温馨舒适的家是许多新加坡人的梦想。对室内设计师及装修平台SIXiDES创办人黄仕毅(49岁)而言,设计不仅是视觉艺术的展示,更关乎触感和情感的交织。在疫情期间,他创立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平台,连接设计师与业主,同时强调设计的人性化和实用性。

黄仕毅1995年毕业于拉萨尔艺术学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原本以设计商业项目为主。然而,疫情却对这行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发现,住宅项目开始增长,并且有了很大的需求:“我接到越来越多的电话。这让我开始思考,住宅设计在疫情中是‘免疫’的。”

他没有选择重新设立一家传统的室内设计公司,而是在2021年创办SIXiDES。黄仕毅告诉《联合早报》,他的业务是设计业的“媒人”,为屋主匹配符合预期的设计师,并提供一系列预算和管理工具。他也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录制产品和项目测评,为屋主提供参考。

用同理心倾听需求 用好设计改变生活

在室内设计一行从业30年,黄仕毅回忆起数个与客户接触的瞬间,让他深刻认识到设计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一种能触动人心的服务。

延伸阅读

社恐语言治疗师教导特殊需求儿童 也疗愈自己
社恐语言治疗师教导特殊需求儿童 也疗愈自己
林记包点香万里 二代扬帆远航时
林记包点香万里 二代扬帆远航时

1999年,黄仕毅在丹戎加东大厦(Tanjong Katong Complex)附近营业时,遇到特殊的客户:一名视障人士走进他的店。回忆这情景,黄仕毅坦言:“当时我很年轻,脑子里想的是,为什么一名视障人士需要室内设计?反正他也看不见。”

他的疑惑显然被对方察觉了。这名客户问道:“你觉得我结婚了吗?”黄仕毅回答:“看起来你可能结婚了。”随即对方又问:“那你觉得我太太也是盲人吗?”这个问题让黄仕毅意识到,自己存在刻板印象。

在后续的沟通中,这位客户解释了他的需求。他要求家中使用不同的地板材料。“当时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一名视障人士会对地板的设计有如此高的要求,”黄仕毅回忆道。“后来我才明白,这些材料的不同触感和声音,是他用来判断位置的关键。”

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黄仕毅,也改变了他对设计的看法。他说:“这件事让我学到两点:一、不要对客户有刻板印象;二、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带着同理心倾听他们的需求。”

然而,并非所有故事都有美好的结局。2000年代初,一名父亲找到黄仕毅,希望为患有末期疾病的女儿设计吉蒂猫(Hello Kitty)主题的房间:“因为这涉及版权问题,我一开始不想接手。而且这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没有按时完成,后果会很沉重。”

考虑数个星期后,黄仕毅最终决定接下项目。但再联系对方时,那名父亲告知,他的女儿已经离世。“这件事让我感到非常遗憾。如果我们早些接下这个项目,也许能为女孩在生命的最后带来一些快乐。这也让我明白,有些设计项目虽然挑战大,但也值得去尝试,因为它们的意义远超设计本身。”

黄仕毅深知社交媒体的重要性。他经常拍摄视频,为屋主测评各类装修产品。(邝启聪摄)
黄仕毅深知社交媒体的重要性。他经常拍摄视频,为屋主测评各类装修产品。(邝启聪摄)

室内设计竞争激烈 利用科技转型突围

新加坡室内设计市场庞大。根据黄仕毅的计算,全国每年大约有4万个到5万个装修项目,整个市场的支出总额大约是50亿元。市面上则有大约6000多家注册公司,包括规模各异的设计公司、建筑师,以及承包商。然而,这一行业却鱼龙混杂。

黄仕毅受访时感慨,如今许多屋主寻找设计师,更多的是希望装修能够顺利完成,设计好坏已成了额外的“奖励”:“当我开始工作时,这行业的文化是你必须要有设计相关的训练背景。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一些人可能一年前还在卖快餐,现在却成了室内设计师。”

黄仕毅也认为,疫情暴露许多问题。例如,新加坡的装修业过度依赖外籍工人。如果他们的培训水准没有提高,本地的装修标准也很难提升。

展望未来,黄仕毅说:“和所有初创企业一样,我们要确保自己能够生存下去。所以,需要不断投资开发新产品。”

他说,如果平台能顺利运作,未来有可能将我国设计师带出国门。另外,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也会让设计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公司正考虑开发一系列工具,让用户能上传住家照片,并在与设计师接触之前就能看到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