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医生能根据每个人的个别基因组成来开药,效果如何?这将有效避免药物无效或加重病情。
为实现这个目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旗下公司Nalagenetics,与国立大学医院和莱佛士医疗集团合作开展研究,通过数码平台进行基因组分析,并与生物标志物进行交叉核对,推断用药中的潜在问题。这不仅优化临床工作流程,还能提高医生与患者的就医效率,在适当的时间为合适患者提供正确治疗。
这是精准医疗的一个例子。它根据每个人及族群在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预测疾病风险、诊断、制定个性化疗法及减少临床病发症,以改善疗效,同时有可能降低医疗成本。
精准医疗不是新概念,但将精准医疗技术与疗法融入全球医疗体系,正处于重要关头。推动这一发展的因素包括基因组测序成本的显著降低、更具针对性和有效的新型疗法(如免疫疗法、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出现、全球诊断实验室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等新疗法更广泛接受。人工智能崛起也为获取和分析大量数据、加速新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发现与验证带来更多契机。
全球精准医疗市场价值料七年后增至近1800亿美元
全球精准医疗市场强劲增长,2023年市场价值为750亿美元(1015亿新元),预计到2032年以平均每年增长9%至近1800亿美元。
这与新加坡有什么关系?多年来,我们积累了深厚的研发和临床专业知识,不仅在基因组学方面具备优势,还在多组学领域不断增强能力。此外,包括生命科学工具、诊断、治疗和数码保健公司在内的生物医药行业蓬勃发展,因为新加坡医疗系统值得信赖并不断创新求变。
新加坡拥有多元族群,可为特定群体制定个性化诊断和疗法。例如,我们通过全国精准医学计划等,发现某些族群的新加坡人更容易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而罹患早发心脏病,正在探索为这些群体提供个性化诊断、干预和疗法。
我们也可应对慢性疾病问题,如在亚洲非常普遍的二型糖尿病。本地初创企业Mesh Bio利用计算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分析多组学信息、生活方式因素及其他健康指标,提供个性化健康见解。这对慢性疾病的预防、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Mesh Bio也积极拓展业务,与印度尼西亚一家诊断服务供应商合作推出方案。
癌症是亚洲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精准肿瘤学可能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方法。除了对细胞和基因疗法等靶向疗法的关注日益增加,“精准”也可应用于癌症患者的诊断、临床试验或药物剂量组合的选择等环节。本地企业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路胜集团(Lucence)推出的液体活检产品用于癌症检测、治疗筛选和监测,成为行业领先者,已在多个市场使用,其中包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香港及印度。初创企业安可侠(Oncoshot)的实时人工智能平台可加速患者与最合适临床试验的配对,目前与领先癌症中心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诺华(Novartis)等制药公司合作,向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新加坡和英国等市场的合适患者提供治疗。
凯验科技(KYAN Technologies)结合小数据人工智能与生物实验,改变了疗法开发和患者护理服务。它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发的Optim.AI®,能有效预测个别患者对数千种潜在药物剂量组合的反应。公司自2023年起为新加坡患者提供临床试验,并向亚洲和中东多个市场扩展,最近也进入美国市场。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创新技术。目前本地已有70多家与精准医疗直接相关的企业。企发局与它们密切合作,加强它们能力和扩大规模。
新加坡在研发和临床专业领域的优势推动了创新技术的发展,但仍需鼓励企业创立,加速初创企业的成长,以将创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企发局与NSG BioLabs合作,投资成立更多企业,尤其是在应用人工智能增强药物发现和开发的精准医疗领域。
除了生物科技初创企业,数码科技在精准医疗领域的潜力也不可忽视,包括药物基因组学、数据流通、预测分析、数码疗法和诊断。企发局与22Health Ventures合作,支持早期数码保健初创企业,促进其海外发展。
跨国企业在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如JLABS在新加坡成立,与企发局和经济发展局合作,支持16家新加坡初创企业的商业化及融资。为提升医疗服务,我们需广泛测试并推广精准医疗技术。企发局与国际医疗机构合作,帮助新加坡初创企业测试方案并拓展市场。
为了提升医疗服务,我们须在新加坡及全球广泛测试并推广精准医疗技术。企发局已与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妙佑医疗国际和德国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等国际医疗机构合作,帮助新加坡初创企业测试方案并拓展至新市场。
(作者是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医疗保健与生物医药司长陈珍程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