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起回温的购房热情延续,今年首季整体私宅价格涨幅略高出此前预期,但增速相较去年末季已明显放缓。租金首季也小幅上涨,分析预计全年将趋于稳定。
根据市区重建局星期五(4月25日)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房地产市场报告,整体私宅价格第一季环比上涨0.8%,略高于4月初公布的上涨0.6%预估值,低于去年第四季的2.3%涨幅。
发布报告时,市区重建局也提及了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鉴于形势持续变化和利率(仍然较高)环境,建议家庭在购房和借贷等方面保持审慎态度。”
今年首季有地住宅价格指数上涨0.4%,前一季为下降0.1%;非有地私宅价格涨1%,增幅相对上一季的3%放缓。
非有地私宅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其他中央区(RCR)私宅涨幅达到1.7%;其次是代表高档私宅的核心中央区(CCR)价格上涨0.8%,而中央区以外(OCR)的大众化私宅价格涨幅较小,为0.3%。三类非有地私宅价格涨幅,相对去年末季,都已明显放缓。
世邦魏理仕(CBRE)新加坡和东南亚研究主管宋明蔚认为,整体私宅价格涨幅放缓,原因是在今年首季推出的新私宅项目定价更合理。“三个区域市场首季都有新项目推出,多数创下各自区域的价格新高;但相较转售市场,新项目的溢价已更合理。”
其中,其他中央区私宅价格涨幅突出,主要是位于大巴窑的艺景峰(The Orie)推出。该区多年未有新项目推出,需求积压已久,项目平均成交尺价达2729元。
橙易集团(OrangeTee Group)首席研究与战略总监孙燕清认为,政府推动整体住宅供应逐步增加,或在未来几年缓解房价大幅上涨。
今年第二季至第四季料有5187个私宅单位推出
根据市建局数据,按竣工年份,预计2025年第二季至第四季将有5187个私宅单位(包括执行共管公寓)推出。供应量在2026年将增至7968个,并在2028之后有望进一步涨到1万6856个。
莱坊分析称,强劲的家庭资产负债表、低失业率和来自上一代的财富积累,将继续支撑私宅需求,2025年房价有望保持3%到5%的增长。
ERA产业总裁朱泳强认为,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可能会暂时抑制市场情绪,令市场承压,但现在判断宏观环境变化的深层影响还为时过早。
宋明蔚指出,接下来多数新项目都来自核心中央区和其他中央区,售价相对较高,或无法维持之前较好的销售表现。
租金方面,今年首季整体私宅租金小幅上涨0.4%,相比之下,2024年第四季为持平,全年下跌1.9%。
孙燕清分析称,私宅租金波动已连续四个季度介于负1%到1%,说明总体趋于稳定。但她提醒,鉴于全球贸易战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当前经济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一些企业可能会放缓招聘外国员工,或给私宅租金带来压力。
根据莱坊的分析,当前私宅租赁市场供需相对平衡,在续租率提升的支持下,预计今年全年租金增幅将在1%至3%之间。其中,比起更适合家庭居住的三卧房和四卧房单位,小户型单位空置率较高,房东需要调整他们的租金预期。
合登集团(Huttons)高级数据分析总监李思德认为,国际动荡格局凸显新加坡的避风港地位,一些超高净值人士可能会选择搬至新加坡,并在核心中央区租赁高端私宅,或利好该区租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