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的两个季度调查皆显示,贸易紧张和关税不确定性令世界经济展望乌云密布,导致商家对未来六个月的商业前景看法转为谨慎,更多企业预计商业前景恶化。这是商家两年多来第一次预计前景恶化,受访经济师认为,企业似乎在准备面对经济放缓。
看跌未来六个月商业前景 化学业公司看法最悲观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星期三(4月30日)发布的季度制造业商业展望调查报告显示,更多本地制造业公司认为,未来六个月商业前景将恶化,其中化学业公司的看法最为悲观。
同时,新加坡统计局星期三发布的季度服务业商业展望调查报告也显示,更多本地服务业者看跌未来六个月商业前景。这两份调查都是在3月至4月间展开。
星展银行经济师蔡汉廷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根据这两份调查结果,新加坡制造业和服务业公司对未来六个月(2025年4月至9月,下称前景)抱有“净负面情绪”,分别为负六个百分点和负17个百分点。这是自2022年第四季以来制造业(负25个百分点)和自2020年第三季以来服务业(负五个百分点),首次出现净负面商业预期。
根据经发局调查,多达19%(加权比率,下同)的制造业者预期前景恶化,只有13%看好前景。整体上悲观者比乐观者多出六个百分点,而上一季乐观者比悲观者多出16个百分点,情况有很大转变。
服务业方面,虽然仍有8%的受访者看好前景,但有多达25%看跌前景。整体上悲观者比乐观者多出17个百分点,上一季乐观者比悲观者多出七个百分点。
蔡汉廷说:“与上一季相比,新加坡企业的商业情绪更加谨慎,这主要源于关税相关的不利因素。首先,自4月初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以来,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这损害了企业信心。
其次,新加坡企业面对美国关税过山车带来的持续不确定性,例如美国对半导体和医药产品征收进口关税的时间尚不明确。”
他说:“我们预计2025年下半年新加坡经济增长将放缓,因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关税上调导致外部需求恶化,这料会损害新加坡的贸易相关活动,并对我们的2025年2.0%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构成下行风险。”
外向型行业对经济前景看法最悲观
马来亚银行经济师李顺荣受访时指出,这是2022年12月以来制造业商业预期最弱的一次,“反映贸易战不确定性对外部需求展望的影响”。服务业商业预期更是大跌,跌至2020年6月以来最低。
外向型行业对前景看法最悲观,包括金融与保险、交通与仓储,以及批发贸易业。而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服务业,包括房地产等较依赖国内需求的行业,都预期有更显著挑战的前景。
李顺荣说:“随着大多数经济领域的悲观情绪高涨,企业似乎正准备面对全球经济放缓,这种放缓将蔓延至依赖外部市场和国内市场的行业。这表明,一场技术性衰退(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萎缩),甚至更严重的经济放缓,无疑即将到来。”
不过他预计,2025年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放缓至2.1%(2024年为4.4%),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而非全面衰退。
但新加坡也有一些值得期待的前景,李顺荣指出,包括强劲的建设项目、不断下降的利率、充裕的财政资金,以及贸易和资金可能流向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