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贸易环境因美国关税政策而动荡之际,新加坡第28份自由贸易协定在5月3日正式生效。经济师认为,本地企业应抓紧机会,增强贸易地区多元化和加强本地供应链。

贸工部星期一(5月5日)发文告宣布,太平洋联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Pacific Alliance-Singapore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PASFTA)上星期六(3日)已在新加坡、智利和秘鲁生效。待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完成各自的批准程序后,协定会在这两国生效。

这也是两星期内在我国生效的第二份自贸协定。升级版亚细安—澳新自由贸易区协定(AANZFTA)已在4月21日生效,协定承诺在危机期间保持必需品流动性。

太平洋联盟成立于2012年,由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组成。它是全球第九大经济体,共有2亿3500万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合计2.7万亿美元(3.5万亿新元)。目前约有100家新加坡企业在这些市场运营,涉略领域包括科技、数码经济、食品贸易、基础设施和码头管理与物流等。

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在社媒平台领英(LinkedIn)的贴文说:“鉴于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太平洋联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这类协定,将为我们的贸易商和投资者,提供更多可预见性和支持。” 

延伸阅读

升级版亚细安—澳新自由贸易区协定即日生效
升级版亚细安—澳新自由贸易区协定即日生效
智利外长访新 两国将在多个领域加强合作
智利外长访新 两国将在多个领域加强合作

他也说,在新加坡与太平洋联盟成员国之间现有协定的基础上,这会促进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和合作。

华侨银行首席经济师林秀心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新加坡一向推崇自由贸易,追求更多自贸协定和开拓新市场,与新加坡的信念一致。尽管美国发起关税战,新加坡仍必须坚持下去,以实现公平贸易。

本地企业能借机进入更多新市场 探讨扩大贸易可能性

大华银行研究主管全德健受访时分析说,协定不仅为本地企业多元化供应链提供良好契机,在本地的企业也能借机进入更多新市场。“除了我国的传统贸易市场以外,另辟新市场是重要关键,若任何传统市场出现问题,企业才不至于受困。”

去年,新加坡与太平洋联盟的双边贸易额达125亿元,占我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贸易超过三分之一。主要的贸易货物包括电动机械、精炼金属制品、可可产品、酒类和海鲜。

全德健指出,由于我国与太平洋联盟的贸易额目前还算小,可发展的潜能因此巨大,本地的中小企业应该利用政府与商会商团所提供的援助,开发这个地区市场,同时也可引进当地产品到本地与区域市场销售。

东方汇理财富管理亚洲首席策略师陈达德受访时也说,商家大可利用这个机会探讨扩大贸易的可能性。 “2023年我国出口到哥伦比亚的贸易额达1亿1400万元,当中有许多是当地不生产的更高附加值产品。”

为我国首纳入国际海事运输服务章节协定

货物贸易方面,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让签署国可豁免大部分税项中的关税,并享有更透明和顺畅的通关程序。在服务和投资贸易层面,我国的法律、建筑与税务咨询服务提供者可优先进入市场、本地的服务提供商与投资者,也与太平洋联盟国家享有一样的优待。

此外,这项自贸协定也是我国首个纳入国际海事运输服务章节的协定。这个章节旨在加强我国与太平洋联盟的连通,并推动最佳做法的交流与培训机会。

已在太平洋联盟运营超过18年的本地企业翱兰食品原料(Olam Food Ingredients)从该地区出口咖啡豆,供应给全球的烘焙商与制造商客户。翱兰食品原料咖啡部总裁达万(Manish Dhawan)说,自贸协定预期能降低关税和出口成本,简化监管框架、通关流程,并加强贸易便利化。

太平洋联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在2022年,由颜金勇于第16届太平洋联盟峰会上与伙伴国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