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商业环境持续改善,新加坡4月份私营经济领域采购经理指数(PMI)上扬至52.8,略高于3月份的52.7,这也是连续第3个月高于50的荣枯线。尽管如此,地缘政治紧张、全球经济前景一片混沌,仍使得企业持谨慎态度。
标普全球星期二(5月6日)发布的报告指出,新加坡商业环境在4月份迎来进一步改善,新业务的流入已加快步伐,带动产出增加。同时,采购和库存水平也正同步上升。
“在4月份,产出与新订单的增长速度连续第二个月加速,达到去年底以来的最快水平。受访企业反映,基本需求状况的改善,以及行销活动的成功,推动了新业务的增长。
“部分受访者也指出,来自美国的订单有所增加,因客户急于在实施较高关税前下单。”
标普全球也说,采购和库存水平也正同步上升,“有证据显示,企业正积极建立安全库存”。
平均收费约四年来首次下跌
另一方面,标普全球也观察到,平均收费已出现下跌,这是自2021年初以来首次发生,反映出成本上升压力已逐步趋缓,以及新加坡企业在乐观情绪下滑之际,努力促进销售。
然而,我国就业水平正持续下降,造成积压工作量大幅走高,“碍于对未来业务活动的乐观情绪减弱,新加坡企业纷纷减少兼职人手”。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的经济指标副总监潘婧怡说,从4月份的数据来看,私营企业正以更快的速度扩张。同时需求与产出这两项指标皆迎来改善。
“尽管如此,企业在关税实施前进一步提前下单的迹象仍然明显。对全球经济与贸易前景的担忧,也明显影响企业信心与定价能力。”
潘婧怡续指,尽管新订单明显增加,但企业在今年次季初仍持续裁员,反映出他们依然保持谨慎态度。
标普全球也说,未来产出指数仅略高于50,且降至近26个月以来的低点,反映出新加坡企业对未来成长的预期,整体趋于中性。“对前景持悲观看法的企业,普遍因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展望的不确定性,信心有所降低。”
“另一些企业则寄望于行销计划与政府支援政策,以在未来12个月内推动销售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