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了追逐梦想,他毅然放弃学业,踏上创业之路。

这不是“乖孩子”做得出来的事,但Apparel Empire公司董事叶伟豪(36岁)却做出这样的选择。他在大学仅读了几个月,便决定“下海”经商,追求和实现他对工作服和制服的热忱和愿景。

如今,叶伟豪创办的Apparel Empire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拥有约200名员工的企业,为各类大小客户量身定制与供应多样化的工作服与制服,价格从基本的5元一件到超过100元不等。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客户提供优质、令人满意的工作服,致力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初期获得美国哈佛大学专卖店订单

叶伟豪在新加坡办事处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特别谈起公司成立初期取得美国哈佛大学专卖店(The Harvard Shop)的订单。

叶伟豪:当年供应的第一批哈佛大学运动衫,在短短几小时内就卖完。(特约摄影骆辉煌)
叶伟豪:当年供应的第一批哈佛大学运动衫,在短短几小时内就卖完。(特约摄影骆辉煌)

他说:“那是在冠病疫情之前,我们尝试联系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商店,没想到拿到了一张小订单,供应一批运动衫。结果那款运动衫大受欢迎,第一批货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售罄!也正因为反响热烈,公司接着不断收到更多订单。”

延伸阅读

ShopBack首席产品官李翰廷:产品创新推动 全球化与本地化并行
ShopBack首席产品官李翰廷:产品创新推动 全球化与本地化并行

多年过去了,那款运动衫早已下架,但叶伟豪的办事处依然展示着它的“雄姿”。

谈到为何对制服情有独钟,他说:“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大家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时间是在工作。我曾经兼职打工,那些衣服很无趣,我觉得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制服,这也有利公司的品牌形象。”

叶伟豪曾经兼职打工,他觉得那些衣服很无趣,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制服,这有利公司的品牌形象。(特约摄影骆辉煌)
叶伟豪曾经兼职打工,他觉得那些衣服很无趣,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制服,这有利公司的品牌形象。(特约摄影骆辉煌)

这份对制服事业的热忱,让叶伟豪在22岁、刚踏入大学时就迫不及待地投身创业。他坦言:“我觉得年轻时创业比较合适,一个人生活费少,也比较没有负担。当时我已经看出新加坡制服市场存在缺口,也意识到中国那边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决定退学并非轻而易举,他说:“我考虑了两个月,到底要不要退学。告诉父母后,隔天就去办了退学手续。那时我才在南大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念第一年。如果已经读了三四年,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决定了。”

父母的反应自然可以预料。他笑着说:“我妈妈当时的表情,好像吃了世界上最咸的咸菜。爸爸倒是比较理解我。”

虽然放弃读大学,但他说:“大学还是重要,我从理工学院到大学,理工学院课上讲几小时的东西,在大学一个小时就要读完,我喜欢这样的挑战,但更大的挑战是创业。”

叶伟豪在2010年退学,开始与人合资在中国经营第一间工厂,但因为不和而“最终没有成果”。

他于2014年自己创办Apparel Empire公司,那时只有两个人,除了他之外,另一人在中国。他体验到万事起头难的滋味,因为创业资金只有3万元很不够用,所以开始时“只接手一半的工厂”,同时面对货源风险。

2019年至2023年冠病疫情期间,尽管叶伟豪无法亲自前往中国,他的中国工厂仍实现惊人的扩张,规模增长四倍到五倍。他感慨道:“我的经历算是幸运的,找到了很好的一批员工。我也尽力善待他们,遇到问题就帮忙解决,确保他们有成长的机会。比如我们的厂长,以前骑摩托车上班,现在已经开BMW了!”

疫情期间还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中国大规模裁员之际,有员工提出可以转而生产口罩的想法。叶伟豪回忆:“当时他们只是随口一说,没人动手去做。而且新加坡政府已经在提供布料口罩。”但他听到了员工的声音,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方向。于是,公司迅速行动,在短短11天内就将自家生产的口罩空运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这项投资高达90万元,远超预算,但也成功保住员工的饭碗。叶伟豪说,员工们理解公司的努力,也愿意加倍工作,以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稳定。他相信,员工会感恩公司在艰难时期不离不弃。

他说,中国工厂的这些努力,也养活了新加坡的员工。那时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已有约100名员工。

下一目标:拓展更多海外客户

如今,他将目光放在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市场上。公司旗下另一品牌Ultifresh主打环保布料、抗菌除臭的“空衣”,让客户可以自行设计定制。这个产品在疫情期间反而因人们更重视卫生而走俏。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拓展更多海外客户。

回顾这段创业旅程,叶伟豪最感满足的,不是营收增长,而是看到员工生活有所改善。“能够间接改善或影响很多人的生活,这是最有意义的事。”

对于想创业的年轻人,他的忠告是:“不要急于求成,这条路没有捷径,也没有什么秘诀。只要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坚持下去,长期来看一定会有成果。这一点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