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返现平台的竞争中,产品创新不仅是增长的引擎,更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作为ShopBack的首席产品官,李翰廷将这份使命落实在从产品战略到用户体验的每一个细节中。

李翰廷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产品是ShopBack的核心。从消费者使用的应用程序、网站体验,到浏览器插件(extension)、联盟营销,以及幕后运作的内容系统,都离不开产品驱动。”

自加入ShopBack以来,他带领产品、设计、数据科学等跨部门团队,致力于打造简单、可扩展、令人愉快的体验。除了制定长期产品愿景,他也始终站在前线,确保团队解决的是用户的真正痛点。

技术创新打下“看不见”的信任基础

说到ShopBack的核心优势,很多人会想到现金回赠模式。李翰廷却指出,真正支撑这一模式的是背后庞大的技术系统:“从追踪回赠、价格配置到奖励兑现,这些看不见的技术,是让用户信任我们的基础。”

对返现平台而言,用户有时可能因系统延迟等技术原因而无法顺利获得回赠。李翰廷说,ShopBack目前的一项重点项目是改善回赠追踪工具。“我们的目标是做到0%错误。无论商家端发生什么问题,都不会影响用户的回赠。”

延伸阅读

ChemT Biotechnology——AI助力 开创细胞治疗新纪元
ChemT Biotechnology——AI助力 开创细胞治疗新纪元
粘本舜:科技推变革 数码运营系统助餐厅专注本味与服务
粘本舜:科技推变革 数码运营系统助餐厅专注本味与服务

为了让用户旅程更加个性化,团队利用数据分析开发推荐系统,不仅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品牌和商家,还通过提示帮助用户发现错过的回赠机会,甚至在浏览器插件中直接提醒用户可享受的回赠优惠。“这些‘小惊喜’积累起来,就是更无缝、更多回报的体验。”他说。

应对市场差异 探索本地化创新

如今,ShopBack已扩展至13个国际市场。李翰廷认为,要在全球规模与本地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关键在于建立模块化的产品架构。“这让我们在保有统一的核心系统的同时,赋能本地团队开发符合各地市场特性的功能。”

他指出,产品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对文化、习惯的敏锐洞察。

例如,在界面设计上,亚洲用户偏好信息丰富的页面,因为内容的丰富度本身就带来一种信任感;而在欧美市场,用户则更倾向于简洁、直观的设计。

付款方式的差异也是一例。“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扫码付款很普及;但在其他市场,用户可能更习惯感应式付款。”

在跨国推广新功能时,李翰廷坦言,挑战更多来自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而不是技术本身。例如,ShopBack在某些市场推出拍照上载收据赚回赠的功能,但消费者已倾向无纸化,导致需求不如预期。“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每个市场的用户行为,再去调整策略。”

好创新在监管中诞生 生成式AI改变游戏规则 

此外,他也强调,进入国际市场需要应对不同的监管要求,从适应欧盟严格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到申请各类执照,产品开发必须一开始就把合规纳入设计。

以ShopBack Pay为例,该产品严格采用获认证的付款服务商,同时遵循各地监管要求。

此外,公司坚持“数据极简”原则,只收集为运营所需的数据,并获得用户同意。“我们不会用个人数据去盈利。信任很难建立,却很容易失去。”

李翰廷认为,创新和监管并不对立。”好的创新经常是在监管框架中诞生的,因为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

展望未来,李翰廷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将是返现平台的规则改变者。“AI让我们能处理10倍以上的数据,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他指出,这意味着为用户生成更多内容、提供更个性化的推荐,并探索全新的人机交互界面,例如对话式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