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观经济不稳定,导致新加坡批发贸易业萎缩幅度加剧,今年第一季国内批发贸易指数(Domestic Wholesale Trade Index)同比下跌7.2%,跌幅高于去年第四季的3.7%。
新加坡统计局星期二(5月20日)发布的批发贸易指数显示,若不包括石油贸易,第一季国内批发销售额同比下跌7.8%,跌幅同样高于去年第四季的1.1%。国内批发贸易指的是在境内销售商品;海外批发贸易指的是对外销售商品。
与之前一个季度相比,今年第一季国内批发销售额经季节性调整下降5.3%,逆转去年第四季的4.8%涨幅。若不包括石油贸易,国内批发销售额环比下降7.3%,同样逆转去年第四季的0.6%涨幅。
具体来看,除了一般批发贸易、交通设备、食品、饮料与烟草,以及其他批发贸易的国内销售额在第一季取得同比增长,其他行业都出现萎缩。其中,受石油化工产品需求下降影响,化学及化学产品的销售额跌幅最为显著,年比大跌36.7%。
关税战引发提前囤货潮 推动海外批发贸易指数上升
另一方面,关税战引发的提前囤货潮,促使今年第一季海外批发贸易指数(Foreign Wholesale Trade Index)同比增长1.1%,扭转上一季同比下滑1.7%的跌势。若不包括石油贸易,则同比上升7.7%,涨幅高于上一季的3.4%。
环比来看,今年第一季海外批发销售额经季节性调整上升3.2%,逆转去年第四季的1.4%跌幅。若不包括石油贸易,海外批发销售额则比上一季涨3.5%,与去年第四季萎缩1.1%相反。
中国银河证券新加坡经济顾问宋生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国内批发贸易业的首季萎缩幅度恶化,主要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自今年1月宣誓就职以来,全球宏观经济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致使商业情绪受到影响。至于海外批发贸易业在首季扩张,则可能是海外客户担忧关税而提前囤货所推动。
宋生文说,特朗普在4月初正式推出“解放日”关税政策,但之后反复改变立场,给市场带来许多不确定性。接下来,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批发贸易业的销售额出现波动,尤其是当为期90天的“休战”期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