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基础理论,已被地缘政治现实推翻。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强调,尽管半导体产业正处在全球贸易风暴中心,新加坡会继续与致力于维护自由开放贸易的伙伴,在半导体价值链的各方面展开合作。
陈诗龙星期二(5月20日)在2025年东南亚半导体展(SEMICON Southeast Asia 2025)开幕典礼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合作的方式可以通过双边或区域平台展开,这包括协助企业打入新的供应链和终端市场。
陈诗龙认为,现在是重申半导体产业合作伙伴关系价值的最佳时机。他说:“数十年来,半导体业借助全球高度整合的供应链蓬勃发展,每个国家和企业都有自己的专长。例如,东南亚已成为半导体的主要制造中心,2023年占全球晶片出口的五分之一。”
又譬如,新加坡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如今全球每10片晶片就有一片在新加坡制造,每五台晶片制造设备,就有一台来自新加坡。
陈诗龙说:“这一段时间以来,先进晶片和相关制造设备被单方面限制出口。现在,针对半导体征收关税的可能性也迫在眉睫。”
陈诗龙:大趋势仍会推动半导体产业增长
尽管中美关税战暂时休兵,市场预计美国针对个别行业的关税可能还会持续,尤其是半导体、药品,以及电子产品领域关税可能在来临几个月推出。
陈诗龙指出,半导体产业面对许多不确定因素,但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工业自动化等大趋势,有望推动行业持续增长,各种应用领域对先进半导体的需求也会继续增加,包括消费电子产品、电动车或5G。预计到2032年,亚细安的半导体市场将增长近一倍。
除了与志同道合的经济体加深伙伴关系,陈诗龙指出,新加坡也会与业界合作,通过推动创新和培养人才,为未来的增长做好准备。
例如,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旗下微电子研究院(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打造的200毫米碳化硅(Silicon Carbide)晶圆开放式研发生产线,已让一些公司受益。本地起步公司WaferLead利用研发生产线,评估公司生产的碳化硅晶圆,现在可向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国际半导体协会 在新加坡成立第二总部
国际半导体协会SEM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诺查(Ajit Manocha)也认为,半导体产业一定会茁壮发展。
马诺查发表讲话时说:“我们花了70年,才实现6000亿美元(约7773亿新元)市场规模。受益于人工智能浪潮,市场在接下来几年就会达到1万亿美元。而人工智能只是冰山一角。再过10年,量子计算浪潮就会开始。到2040年,半导体业的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这就是为什么半导体业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
SEMI代表全球3000多家半导体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看好亚洲半导体业的发展,协会星期二宣布在新加坡成立第二个总部。
今年是SEMI举办东南亚半导体展的第30个年头,也是相隔10年再次在新加坡举办,为期三天的活动吸引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公司参展,出席人数料超过2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