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显示,相对两年前,新加坡公众对本地银行的信任度稍有滑落,这也是有关调查自2020年展开以来,本地银行公信力首次下滑。

新加坡银行公会(ABS)星期二(5月20日)发布2024年度的新加坡银行信任指数(Banking Trust Index for Singapore)调查。这项调查在去年9月底至11月初进行,涵盖14家在本地运营的主要银行和3501名本地居民。

本地公众去年对银行领域信任度下滑两分至68

尽管本地公众对银行领域的信任度仍保持高位,但去年的调查得分为68,比2022年的调查低两分。信任度失掉两分主要是因为原本高度信赖银行的人,看法转为中立。2020年和2021年的调查得分则分别为56和63。

确切来看,表示高度信任银行的公众比率,下降两个百分点至72%;中立者和无看法者的占比分别为22%(增加两个百分点)和2%。对银行不信任的公众仍保持在4%的低位。

调查以四方面衡量本地银行的公信力,包括能力、诚信、可靠性、以及宗旨。

延伸阅读

银行公会报告:从去年56分升至63分 国人对本地营业银行信任度提高
调查:对本地营业银行 国人信任度连续两年提高
调查:对本地营业银行 国人信任度连续两年提高

其中,银行的能力和诚信,仍然是公众信赖银行的主要考量,但重视度已低于2022年的调查。认为能力决定信任度的公众,从34%减少至30%;认为诚信影响信任的比率从29%下降至26%。

与此同时,更多受访者认为,银行努力对社会起积极影响,能为信任度加分,有这一想法者的比率,去年增加六个百分点至19%。

去年的调查,也首次纳入两项专题研究,评估公众对银行推动金融知识普及,以及努力打击诈骗的看法。

结果发现,提高金融知识的计划,不仅可帮助银行客户有效管理个人财务,更可促进公众对银行的信任。受访者也普遍指出,他们熟悉银行打击诈骗的做法和工具。

调查建议,银行在加强公信力方面,可优先采取几项措施。这包括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错误再次发生;正视过往失误,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公开透明的沟通等。

调查也指出,尽管公众对银行反诈骗工具已有较高认知,但仍需加大力度鼓励使用,尤其是“MoneyLock”功能,让客户锁住指定户头里的存款数额,防止存款通过数码方式转出。

新加坡银行公会主席黄碧娟说:“服务社会与国家是银行核心使命的一部分,我们期待在现有新加坡银行公会行业公益回馈计划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成员银行开展各类社区与环保项目。” 

黄碧娟也是华侨银行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