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于新加坡河畔的一家酒店,千禧国际酒店集团(Millennium Hotels and Resorts,简称MHR)如今在全球超过80座城市设有145家酒店,凭借高效及温情的服务哲学,在国际市场留下新加坡品牌的印记。

下榻时尚的新加坡M Social酒店,只要在房间里开口说出需求,几分钟后,服务员就会带着微笑,将你所需的额外毛巾或枕头送上门。这不是魔术,而是AI加上人情味的结果。

M Social自2022年起,启用AI语音助理处理客房服务。宾客无需拨打电话,只需对着Aiello语音装置说出请求,便能省下等候时间。这项贴心又高效的科技,充分体现了新加坡企业的效率与创新。

千禧国敦国际酒店(Millennium & Copthorne Hotels,简称M&C)主席郭令明说:“我们的服务是含蓄且周到,严谨且暖心。”他形容旗下的MHR服务为自信、稳定,且尊重宾客。

M&C执行董事郭益升表示认同:“我们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服务的真诚。品牌传承,在于用心维持文化底蕴、创新精神与宾客期许之间的平衡。”

这些特质反映了新加坡的价值观:高效却不失温情,严谨且兼顾文化敏感度。凭借独树一帜的品牌理念,MHR今年迎来30周年纪念,成功地从新加坡出发,把酒店版图拓展到伦敦、纽约等80座城市,共145家酒店。

立坚实根基启新程

1996年,郭令明摄于伦敦证券交易所。MHR成为首家,也是唯一在该所上市的新加坡酒店集团,筹资达3.7亿新元。(图/MHR提供)
1996年,郭令明摄于伦敦证券交易所。MHR成为首家,也是唯一在该所上市的新加坡酒店集团,筹资达3.7亿新元。(图/MHR提供)

这家隶属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的酒店集团,起步时只有一间位于新加坡河畔的酒店。

1970年,当新加坡还在摸索独立后的定位和方向,29岁的郭令明已受父亲——丰隆集团已故创办人郭芳枫——托付,创办了统一大酒店(King’s Hotel)。当年的他,毫无经营酒店业的经验。

从一开始,郭令明就特意为酒店注入别具一格的新加坡特色。他回忆道,当时新加坡正积极发展旅游设施,以迎接更多国际游客。

统一大酒店(现称国敦统一酒店)于1970年成立,服务新兴的中等收入阶层人士,主打亲切服务与物有所值的住宿体验。(图/MHR提供)
统一大酒店(现称国敦统一酒店)于1970年成立,服务新兴的中等收入阶层人士,主打亲切服务与物有所值的住宿体验。(图/MHR提供)

因此,郭令明为酒店定位:服务新兴的中等收入阶层人士,既提供国际水准体验,也体现新加坡的价值观——高效、温馨、谦逊与文化自豪。这种凸显新加坡精神的经营模式,让其酒店在众多国际连锁酒店中脱颖而出。

酒店的文化特色延伸至餐饮体验。当其他酒店提供一般的国际餐饮时,统一大酒店设立以槟城娘惹美食为主题的餐厅Princess Terrace,以满足新加坡人对精致餐饮的需求,喜庆佳节可与家人在此聚餐或款待亲友。

现任M&C子公司Republic Hotels and Resorts Limited董事的杨清江,于1970年加入公司,管理统一大酒店。在任期间,他建议推出精致餐饮,并精心发展这项计划。

他回忆道:“Princess Terrace开业初期,我积极参与日常运作,经常在厨房里烹饪、改良食谱,甚至在忙碌的日子里,帮助填补自助餐菜肴。”

乌节酒店早期明信片。酒店于1986年由城市发展收购,1995年纳入M&C旗下。(图/MHR提供)
乌节酒店早期明信片。酒店于1986年由城市发展收购,1995年纳入M&C旗下。(图/MHR提供)

时至今日,这家餐厅依然深受欢迎,显示酒店管理层了解新加坡人重视的是始终如一的道地风味,也说明团队能捕捉并满足顾客的喜好,不盲目追随潮流。


数码时代的美食传承

MyMillennium手机应用程序。(图/MHR提供)
MyMillennium手机应用程序。(图/MHR提供)

酒店集团旗下的餐厅,长期呈现新加坡多元的饮食文化——从Princess Terrace的槟城娘惹美食,到SanSara的北印度风味,如今更迈向数码体验。

集团推出“Culinary Compass”计划,邀请MyMillennium会员造访旗下16家餐厅,集章换取免费饮品或主厨私厨(Chef’s Table)体验。新加坡人对美食的热爱,如今也能透过科技重新点燃。


新加坡品牌 踏上世界版图

1980年代,MHR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开设了更多酒店,也进一步提升了真诚而周到的服务水平。

1990年代,集团迈出亚洲,陆续在英国和新西兰收购酒店,并在1995年以2.19亿英镑(当时约合4.9亿新元),收购国敦连锁酒店,M&C就此成立。

1990年代标志着M&C走出亚洲的发展阶段,其中包括于1993年以1.09亿美元收购位于伦敦的Gloucester酒店及会议中心。(图/MHR提供)
1990年代标志着M&C走出亚洲的发展阶段,其中包括于1993年以1.09亿美元收购位于伦敦的Gloucester酒店及会议中心。(图/MHR提供)

M&C成为母公司后,MHR逐渐发展成它旗下的全球酒店品牌。最初的统一大酒店也改名为新加坡国敦统一酒店(Copthorne King’s Hotel),与集团在全球不断扩大的酒店接轨。

1996年,MHR成为首家,也是唯一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加坡酒店集团。上市募集资金为3.7亿新元,而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仍持有集团55%的股份。

郭令明说:“在伦敦上市是业务转折点。”它为集团打开了机遇的大门,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使酒店集团能够获得国际融资,巩固了它的国际地位。

这个里程碑代表的不仅是酒店的经济成就。他补充说:“我通过酒店让新加坡踏上世界版图。我们的酒店过去是新加坡品牌的代表,现在依然。”

(左起)城市发展有限公司(CDL)集团执行总裁郭益智、城市发展执行主席兼M&C主席郭令明、M&C执行董事兼城市发展集团首席运营官郭益升。(图/城市发展提供)​
(左起)城市发展有限公司(CDL)集团执行总裁郭益智、城市发展执行主席兼M&C主席郭令明、M&C执行董事兼城市发展集团首席运营官郭益升。(图/城市发展提供)​

MHR东南亚运营副总裁黄显忠在1994年加入公司,见证了公司的转型。他说:“我加入国敦统一酒店时,我们是受敬重的新加坡品牌;如今,我们已是一家全球性的酒店集团,但始终保有我们的新加坡身份——那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价值观。”

当其他酒店业者纷纷走向“轻资产”模式,专注管理合约而非持有物业时,集团却选择持有大部分物业,注重长期规划而非短期收益,也体现了新加坡企业一贯的审慎与国家发展的稳健步伐。

郭令明解释道:“拥有实体物业,让我们能掌控宾客体验,并守护物业的长期价值。”

坚持自有物业的策略,已成为集团营运理念的一部分。在应对冠病疫情等挑战时,它的策略也与其他公司截然不同。

在冠病期间负责集团美国业务的黄显忠表示:“新加坡的酒店因有政府支援,得以维持营运;但在美国,酒店必须靠自己奋力求生。当时,我们专注于成本控制、拓展收入来源,以及提升团队士气。”

这也展现了集团重视应变能力与亲力亲为的管理风格,使其能在不同市场中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事实证明,拥有物业确实能使财务稳定。2024年,集团营收超过9.6亿英镑(当时约合17亿新元),年增6%。

尽管在全球取得成功并拥有财务实力,集团始终不忘以人为本的初衷。

在杨清江的领导下,员工的忠诚度大幅度提升。他说:“一些团队成员陪公司走过了数十年,例如管理层核心成员曾惠芬,和我一起工作将近50年。”她从最初的行政主管晋升为采购经理,现任执行经理。

现任Republic Hotels and Resorts董事的杨清江,于1970年加入公司,负责管理统一大酒店,致力营造如同大家庭的员工文化。(图/MHR提供)
现任Republic Hotels and Resorts董事的杨清江,于1970年加入公司,负责管理统一大酒店,致力营造如同大家庭的员工文化。(图/MHR提供)

以人为本 创新不忘初心

如今,MHR巧妙地运用科技,让住宿体验更便捷又不失人性化。从M Social酒店的AI语音助理到元宇宙中的虚拟酒店M Social Decentraland,都是集团不断创新的成果。

苏州M Social酒店是MHR在中国自营的十多家酒店之一,融合现代设计与在地特色,展现品牌独特风格。(图/MHR提供)
苏州M Social酒店是MHR在中国自营的十多家酒店之一,融合现代设计与在地特色,展现品牌独特风格。(图/MHR提供)

MHR代理首席运营官兼首席商务官索拉布·普拉卡斯(Saurabh Prakash)说:“新加坡的基因——创新、多元文化和严谨精神,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品牌。我们的优势在于引领潮流,而非追随潮流。”

​即便如此,科技的应用应当以增进人际联系为目的,而非取而代之。他指出:“我们的团队经过培训,能够运用数码工具了解宾客喜好、打造个性化体验、预见需求——但始终以同理心作为核心准则。”

MHR代理首席运营官兼首席商务官索拉布·普拉卡斯(Saurabh Prakash)指出,集团以创新结合多元文化,持续走在前沿。(图/MHR提供)
MHR代理首席运营官兼首席商务官索拉布·普拉卡斯(Saurabh Prakash)指出,集团以创新结合多元文化,持续走在前沿。(图/MHR提供)

集团在打造酒店空间时,也展现了这种前瞻性思维。

M Social酒店品牌展现了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精神:既时尚,又不失文化底蕴。例如槟城M Social酒店便巧妙地融入土生华人文化,提升住宿体验。

正如新加坡在高效与传承间取得平衡,MHR的酒店也努力在全球各地保留地方色彩,同时维持服务水准的一致性。

除了数码转型,MHR也默默推动绿色营运。旗下的六家新加坡酒店最近获得全球可持续旅游业理事会的认证,对耗能酒店业来说,这是一项不小的成就。酒店实行节能措施,如智能温控系统,能在客人离房后自动调节室温。

公司也低调地进行社区服务。除了捐赠100万新元支持公益金,MHR也推动包容性雇佣,例如为特需人士提供就业机会。


打造绿色酒店 落实可持续理念

新加坡国敦河畔大酒店的客房设有过滤水系统,为客人提供饮用水的同时,减少一次性塑料瓶的使用。(图/MHR提供)
新加坡国敦河畔大酒店的客房设有过滤水系统,为客人提供饮用水的同时,减少一次性塑料瓶的使用。(图/MHR提供)

配合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以及新加坡旅游局的可持续发展蓝图,MHR旗下六家新加坡酒店都获得全球可持续旅游业理事会的认证。

“可持续旅游是一项集体责任,始于我们的员工,并需要价值链中每一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M&C执行董事郭益升表示:“我们希望营造一种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工作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员工都能主动参与、真心认同,并把可持续理念贯彻到日常营运中。”

集团的核心措施包括:依照房间入住状况自动调节能源使用,以及全面淘汰一次性塑料用品,展现了酒店业在支持国家环保目标上的务实做法。


亲切服务 温情如故

在科技日益强大、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集团始终不忘其核心优势——人力资源。

郭令明相信,这正是集团在数十年的变化中保持强劲的关键:“趋势变化不断,唯有信任和稳定才能建立持久的忠诚。我们就有不少员工,陪着公司走过数十年。”

从招呼几乎每天光顾的常客,到见证下一代长大成家,这些长期服务的员工,通过与顾客的紧密联系,诠释了MHR亲切服务的传统文化。

郭益升也表示认同。他指出,尽管酒店的硬体设施不断更新,但对集团而言,员工始终是运作的核心所在。

他说:“许多资深员工早已成为大家庭的一分子。正是这些历久弥新的关系,让我真正体会到待客之道:发自内心的温情、连结与关怀,才是成就难忘体验的情感价值。”

MHR秉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信念,持续在转型中前行。新科技与资深员工,共同成就了MHR高效且热忱的待客之道,使它在持续扩展全球业务时,依然保留新加坡精神——这是集团创办至今不变的初心,更是引领未来的方向。

浏览MHR官网,查询酒店住宿、餐饮,以及30周年庆典优惠。

【本文由千禧国际酒店集团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