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是新时代的淘金者,而软件平台就是这个时代的金矿。”
2018年,正值区块链技术在新加坡初现端倪,创业者黄翊铭却已敏锐察觉其潜力,毅然投身这一“蓝海市场”。
所谓蓝海市场(Blue Ocean Market),指那些尚未被开发、竞争较少,但同时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兴领域,与饱和度高的“红海市场”相对。
黄翊铭34岁是本地孵化器Tribe的总裁,经营着涵盖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多元业务。从加速器(accelerator)到黑客松(Hackathon),再到职业培训,他致力于推动本地技术生态发展。
为区块链企业正名 打造专属加速器
黄翊铭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回忆,他曾对以太坊(Ethereum)背后的加密算法着迷。他在伦敦求学时首次接触比特币,虽未深入,但种下了兴趣的种子。回到新加坡后因看到区块链技术的潜力,加上本地加速器市场仍属空白,于是决定投身其中。
“当时很多人听到‘区块链’就联想到加密货币,觉得它不靠谱。许多初创公司甚至连银行户头都开不到。”
他指出,区块链的应用远不止金融领域。“像是食品安全、生物医疗、清真认证等领域都存在验证真伪的问题,区块链提供了安全、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比如一只奢侈品牌包包是否为正品,我们其实可以内嵌晶片,通过区块链记录来源。”
在这样的理念下,他在2017年与合伙人创办Tribe加速器,成为新加坡首个专注区块链技术的加速器项目。而企业发展局是最早支持他们的政府机构。
短短数年,Tribe的业务不断扩大,除了最初的加速器,还包括黑客松AngelHack,以及培训企业员工和转业者的Tribe Academy。当中,面向全球开发者的AngelHack累积吸引超过30万名开发者参与。
黄翊铭介绍,三大业务各有不同的盈利方式。加速器依靠政府或企业的项目委托及少量初创公司股权作为收入来源;黑客松业务则由企业或政府出资举办活动;学院方面则采取付费课程模式,或由企业支付员工培训费用。
批量式模型已过时 定制化助企业寻专家
谈到本地加速器市场现况,黄翊铭坦言,过去“批量式”的通用加速器模型已不再流行。如今Tribe采用“定制模式”,根据每家初创的优先需求,如资金、技术或合作资源,提供相应配对。
他说:“我们不是专家,但我们知道哪里有专家。”
Tribe曾与超过200家全球机构合作,当中不乏辉瑞(Pfizer)、福士伟根(Volkswagen)、万事达(MasterCard)等各领域的大型跨国公司。”
公司也与多个政府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包括企发局和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等。企发局的海外网络帮助Tribe和客户与各地企业建立联系,为本地初创企业寻找商机。
他举例:“若有一间与汽车相关的企业想打入德国市场,企发局就能协助我们和企业,与福士伟根的总部对接。”
建议创业者以精益方式起步
对于想争取政府资源或与大企业合作的初创企业,黄翊铭建议它们应保持精益(lean),先自我验证商业模式,控制成本,保持高效率,再逐步扩展。“创办人的第一阶段是思考产品,第二阶段思考营收,第三阶段思考渠道分销。”
他指出,有自给自足能力的公司,才容易获得外部支持。“没有人愿意支持一个三个月内就可能倒闭的企业。”
Tribe目前团队有约60人,持续探索新课程和新合作方向,包括为不同行业提供AI技能培训,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网络。
黄翊铭认为,技术日新月异。他希望能加强人才与需求的精准配对,让开发者技能真正转化为企业所需:“即便是AI,也有七八个子领域,不同人才擅长不同技术。”
“我们看准的就是蓝海市场,要在人少的时候下场,因为等行业成熟后再进入,就只能与巨头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