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冲击了商业信心,但大华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正在逐步适应局势变化。此外,67%受访企业预期,亚细安区内贸易将会增长。
大华银行星期四(6月5日)发布的《2025年商业前景研究》报告显示,特朗普掀起关税战后,东南亚和大中华区的商业信心明显下滑。受访的亚细安企业,仅有48%正面看待区域商业环境,远低于加征关税前的77%高位。
关税战也在新加坡引发人们对企业成本上升和通货膨胀的忧虑。我国仅53%的受访企业持正面态度,同样远低于加征关税前的82%信心水平。
然而,大华的调查报告发现,许多企业正积极调整战略,包括强化亚细安区内贸易联系、加速数码化及可持续发展进程,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并发掘新增长机遇。
调查显示,67%受访企业预料亚细安区内贸易将增长,47%企业则预料扩张海外市场的步调也会加速。
逾八成企业欲闯海外 中企趋保守聚焦本土
扩张海外市场仍是关键的增长战略,超过80%受访企业表示有意进军新市场。这个趋势在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和中国特别明显。只是中企相对谨慎,超过一半企业预料,他们在国际上的扩张将趋缓,表明他们较关注国内市场。
报告指出,尽管中企也在关注韩国、日本、南亚及北美市场,亚细安仍是他们的首选目的地,尤其是马来西亚。至于印尼和越南企业,则聚焦新加坡市场,这主要是为了在我国设立区域总部。
大华银行集团商业银行服务主管连文辉在文告中说:“美国加征关税后,企业正在积极规划下一步行动。随着企业在亚细安内部重新平衡供应链,近岸外包(nearshoring)有望发展成一波长期趋势。”
新马企业认为供应链中断问题会越来越严峻
报告显示,面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85%受访亚细安企业预料,供应链中断问题会加剧,75%受访的大中华区企业也有同感。新马企业尤其认为,供应链中断的问题将越来越严峻。此外,科技、媒体与电信,以及中型企业,最担忧关税对供应链的冲击。
90%受访企业说,他们将强化供应链,其中以中国、印尼、泰国及越南企业居多。
根据报告,企业供应链正趋向本土化,采购更多当地原材料。他们也致力多元化经营,以增强供应链韧性。三分之一企业正在将库存记录数码化,以更好地监督供应情况。四成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以应对接踵而至的挑战。
这已是大华发布的第六份《商业前景研究》报告。今年1月,首先参与调查的是亚细安和大中华区的约4200家企业,其中900家来自新加坡。随后,在美国于4月初加征新一轮关税后,大华银行再对约800家企业进行了更深入的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