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数码代币服务供应商(DTSP)面对的洗钱风险较高,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出台新规,针对以新加坡为据点、但面向海外客户的业者。

从6月30日起,凡在新加坡运营但向境外客户提供数码支付代币、资本市场产品代币服务的相关业者,都须获金管局颁发执照,否则无法继续开展相关业务。

金管局星期五(6月6日)发文告,针对当局的数码代币服务商监管框架的适用范围做出进一步澄清。

此前,当局已在5月30日发布一份94页文件,回应公众对《2022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下有关数码代币服务商监管规定的意见。

金管局:数码代币服务供应商牌照门槛很高

文告指出,上述业务模式洗钱风险较高,若受监管活动主要发生在境外,金管局难以有效监管。“未获执照的此类数码代币服务商,须停止这项受监管活动。”

延伸阅读

去年40家公司被列入金管局投资者须警惕名单
去年40家公司被列入金管局投资者须警惕名单
加强监管执法框架 金管局发禁令对象和涵盖范围扩大
加强监管执法框架 金管局发禁令对象和涵盖范围扩大

金管局表示,颁发牌照的门槛很高,当局一般不轻易发出。

此外,金管局也说,向新加坡客户提供相关服务的业者,此前已纳入监管,所以相关许可规定没有改变,“此类业者,也可向新加坡境外客户提供服务”。

当局也补充说,只有数码支付代币、资本市场产品的代币受影响,实用代币(utility tokens)和治理代币(governance tokens)不在范围内,因而不受影响。

数码支付代币主要用于支付和交易场景,主要包括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资本市场产品代币则包括用区块链技术发行的股票或债券代币。

实用代币则是一些平台让客户在平台内使用服务的“代金券”,治理代币则允许拥有者参与某个区块链的决策和投票。

金管局说,已主动联系或受新规影响的业者并讨论有序部署。“根据现有信息,我们了解到,此类服务提供者数量非常少。”

学者:新规合理也不仓促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国权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上述新规合理。

除了降低洗钱风险,他认为,此举有助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名声。“若无牌数码代币服务商,在境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问题,我国金融市场的名声将受损。”

李国权认为,新规不算仓促。“约三年前,金管局已提醒数码代币服务商,须获执照才能提供相关服务。”

自2022年2月起,金管局便开始针对相关课题的公众咨询作出回应,随后也在去年10月和今年5月阐述立场。

李国权说:“纵观整个过程,我认为当局已给业者充足时间,且来回沟通多次,体现当局对业者和行业的尊重。”

在他看来,新规也是新加坡强化金融科技、Web3生态圈的重要一步,“若要发展这些领域,首先得打造成熟监管制度,如此一来,才能吸引更多金融科技领先业者,进驻我国。”

金管局和警方20日起 屏蔽两无照交易网站

另一方面,金管局联合警方,从6月20日起屏蔽无牌交易平台Octa和XM的网站。屏蔽生效后,民众将无法透过新加坡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登入上述平台的网站。

金管局和警方星期五(6月6日)发布联合文告时指出,两个平台在未取得许可和资质的情况下,向本地居民提供和宣传交易服务,如杠杆式外汇交易、大宗商品、指数与股票,违反2001年证券与期货法令。两个平台也有加密货币交易业务。

文告补充说,这项禁令延申至境外运营的实体,如果它们向国人宣传或销售产品,或有大批国人使用它们的产品或服务。文告强调,大多数未受监管的线上交易平台设于境外,运营可信度难以验证,诈骗风险极高。

当局提醒,除了可能承受财务损失,公众若要向海外营运者索赔,也会面临困难。线上交易平台可能要求,透过信用卡和转账卡进行交易,进一步增加未经授权信用卡交易的风险。

当局呼吁国人,仅在持资本市场服务执照、受金管局承认的交易平台上交易。

Octa由Octa Markets和Uni Fin Invest运营,平台上的交易账户逾4000万个。XM则由XM Global运营,用户逾1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