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近期的关税交锋虽暂时停火,但已冲击亚细安多个行业。由于两国之间的商品流动受阻,原本在中美之间流动的化工产品涌入其他市场,导致价格波动加剧、供应链承压,并冲击本区域厂商的利润率。
英国商品研究机构Argus指出,亚细安石化行业在贸易战下正面临严重压力。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产能过剩与需求放缓,造成开工率与出口大幅下滑。
同时,美国计划对亚细安四国的塑料制成品征收高关税,导致更多产品转向内销。该机构也预计,由于全球贸易重组和美国出口转向,区域内的石化产品价格持续承压。
此外,过去数年中美贸易紧张持续,中国已加快自给自足,不仅削减亚细安出口量,也促使更多来自东北亚的进口流入该区,导致供应过剩。过去五年,东南亚的聚乙烯和聚丙烯开工率分别平均下降25%和20%,出口量在此期间大幅减少180万公吨或37%。
美国倾销压力下 亚太成聚乙烯出口“替代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塑料产品产能过剩与需求放缓,来自美国本身的聚乙烯出口也正转向除了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
中国是聚乙烯的净进口国,而当中最大的来源是美国。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17%的聚乙烯进口来自美国。
自贸易战开打以来,中国一度采取反制措施,自今年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这意味对这类产品而言,北京当局的实际税率达到了40%以上。
过去贸易战 美对我国聚乙烯出口大增逾300%
Argus的报告指出,若中国市场因关税壁垒而难以进入,美国或需重新部署每年约234万公吨的聚乙烯出口量,而亚太地区或吸纳当中相当大的部分。
历史数据显示,在2018年至2019年的前一轮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对中国以外的亚太国家的聚乙烯出口大幅增长。其中,它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的出口年增幅分别高达328%、264%和410%。
此外,尽管贸易冲突会重组全球货物流向,但不一定会造成美国出口的绝对下降。在上一次贸易战的2019年,美国对亚太总体的聚乙烯出口实际上比前一年增长77%。
区域多间大型石化业者展望转负面
中国银河证券国际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石化行业正处于深度周期低谷,而贸易战的新一轮关税举措预计将进一步加剧市场动荡。
“虽然近期石脑油(naphtha,塑料生产的关键原料)价格因原油下跌而回落,短期内提升了利润空间。但若整体贸易前景持续疲弱,石化产品售价最终仍将跟随原料价格下行。”
报告也将东南亚最大的聚烯烃(包括聚乙烯和聚丙烯)生产商之一的乐天化学泰坦(Lotte Chemical Titan)的评级,由“持守”转为“减持”。
星展银行则在另一份报告中,给予泰国最大的乙烷石化产品生产商PTT Global Chemical“充分估值”评级。报告认为,若美国将过剩供应很可能出口至亚细安地区,未来将进一步抑制利润率。报告也指出,石化业的低谷或持续到2026年。
Argus则认为,石化领域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源于关税对整体经济信心的打击。若全球消费疲软,终端塑料制成品的需求会同步下降,从而影响市场整体表现。“尽管亚太与欧洲在承接美国产能转向方面具备相当潜力,但欧洲可能因利润率与金融稳定性较高,仍优于亚太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