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加坡和中国建交35周年,也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10周年。两国代表鼓励企业抓紧此项目之下的绿色和数码化发展新机遇。

我国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市场与金融发展)梁新松,以及重庆市副市长徐建,于星期三(6月11日)出席2025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暨中新金融峰会,都如此呼吁现场企业代表。

也是中新重庆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JIC)新方成员的陈杰豪在谈话中指出,此项目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CCI-ILSTC,简称“新通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部、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贸易通道。自2019年以来,集装箱的吞吐量增长了将近九倍,反映新通道的重要性和韧性。

亚细安和中国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于2023年达到将近7000亿美元(约9008亿新元),是2012年的两倍多。

陈杰豪说:“(双边)有着多项区域协定和最近完成升级的亚细安—中国自由贸易区3.0版,亚细安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会持续发展和扩大,为新通道沿线的贸易和跨境融资,带来更多机会。”

延伸阅读

为中新重庆项目10周年拉开帷幕 杨莉明本周访渝两天
亚细安—中国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 料今年稍后签署协定
亚细安—中国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 料今年稍后签署协定

梁新松也指出,自中新重庆项目成立以来,跨境融资交易额已超过216亿9000万美元。他说:“随着项目的合作迈入下一个10年,我们会继续探索中国西部与亚细安如何深化合作,把握长期趋势,并在绿色金融和数码互联互通等领域,寻找新机遇。”

梁新松认为,中国和亚细安都需要大量的绿色融资和投资,推动各自的经济向可持续、低碳的未来转型。同时,数码科技在打破壁垒,促进更简便高效的跨境贸易,以及加强中国与亚细安的中小企业贸易互联互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徐建则提出了四项倡议,包括深化互联互通合作、拓展贸易投资合作、加强金融领域合作以及促进人文交流合作。他建议持续开发新通道的海运航线和增加班轮航线,并推进中新数码贸易试点合作,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业态合作。

徐建另外提到,中新双方将加强绿色金融合作,支持中新绿色金融认定标准、创新试点产品等在通道沿线先行先试。

维系新渝关系靠两地民间信任与合作

同一天下午,陈杰豪也出席了“新加坡·重庆周”暨“机遇中国·品牌重庆”推介活动开幕式。他在开幕仪式上指出,尽管新加坡和重庆的伙伴关系是基于2015年成立的中新重庆项目 ,但真正维系新渝关系的是两地人民、企业和机构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陈杰豪认为,此项目发展10年,已超出政策框架范畴。

陈杰豪提到,重庆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西部的门户,不仅消费市场充满活力、创新生态系统蓬勃发展,物流优势和深厚的工业基础,也为新加坡企业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机遇。

中新重庆项目还为农产品贸易、医疗保健和旅游等其他领域的合作铺平道路。陈杰豪表示,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新加坡乌节路商联会与重庆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管理办公室也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寻求在零售、促销和其他商业活动方面的合作。

中新重庆项目2015年11月7日正式启动,是新加坡和中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点示范项目,确立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信息通信、交通物流为四大重点领域。

多家中新企业代表在当天上午的两场主题讨论中,都表示看好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未来发展,但也提出了一些挑战。

汽车制造商重庆庆铃集团副总经理陈代劲在一场有关供应链的主题讨论中举例,如果要推进数码化的互联互通,周边国家如老挝和缅甸还须要改善它们的基础设施。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博士则认为,最大挑战还是地缘政治风险。陈卫东说:“如果所有国家和经济体能够排除地缘政治的干扰,在新通道的大建设,还有它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特别是考虑到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活力,中国作为单一经济体,亚细安作为区域经济体,在全球都是最具有活力的增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