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亚细安地区数据中心快速扩张,相关电力需求将激增。能源智库Ember预计,至2030年,太阳能和风能将为区域多达三分之一的数据中心供电。亚洲开发银行(ADB)则指出,若要实现绿色转型,必须大规模投资可再生能源和区域输电基础设施,否则数据中心或成为区域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推手。

国际能源署 (IEA) 预测,到2030年,本区域数据中心用电量将比2024年的水平增长近一倍。

Ember数据则指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这六国将新增约2.9吉瓦(gigawatt)的用量。

其中,马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从2024年的9太瓦时(Terawatt-hour),跃升至68太瓦时,占全国用电量的三成,甚至超越新加坡2023年的全国总用电量。

考虑到当地电力供应仍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排放量可能达到4000万公吨二氧化碳当量(MtCO2e,计算不同温室气体碳足迹的单位),为区域最高。

延伸阅读

马来亚银行承销25亿令吉融资 支持柔新特区数据中心项目
马来亚银行承销25亿令吉融资 支持柔新特区数据中心项目
我国加紧推进屋顶安装太阳能板 促进环保和节能减排
我国加紧推进屋顶安装太阳能板 促进环保和节能减排

区域输电设施建设至少需1000亿美元

Ember数据显示,若要遏制碳排放显著上升,亚细安须在2030年前投入450亿美元(约577亿新元)至750亿美元发展太阳能与风能。

“若配合政策支持、市场准入与电网规划,估计可再生能源有望供应区域三分之一的数据中心用电,而不用大规模使用储电设施。”

Ember高级能源分析师迪妮塔(Dinita Setyawati)在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一场有关亚细安电网建设的研讨会上说,若区域要实现绿能目标,“不仅要增加太阳能板或风力涡轮机的数量,更须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连接与支撑再生能源的电网系统”。

其中,印尼的苏门答腊、爪哇、峇厘岛及马都拉岛,以及菲律宾吕宋区域的电网碳排强度居高不下。若在这些地区建设数据中心,难以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供能。

她说,亚细安各国至少有30吉瓦的太阳能与风能潜能,也有拟议中的跨国电网待开发。这些项目有望创造高达18万个就业机会。“然而,目前超过一半的输电线路扩建计划,尚未启动。”

另一方面,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指出,要实现区域电力互联,亚细安至2045年须投入至少1000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这笔资金主要用于连通各国电网,改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能力。

区域电网整合面临法律与监管障碍

除了硬体投资,体制改革在亚细安区域电网整合中也至关重要。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基础设施专家哈格伦(Dan Haglund)在研讨会上说,各国须尽快解决政策、法律与监管障碍,包括厘清跨国项目的成本回收机制,以及特殊目的公司或公私合营项目(PPP)的付款安排。

他强调,各国需改善跨部门与跨国监管协调,特别是在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ESIA)和海底电缆许可方面。

哈格伦也建议亚细安成员国明确允许民间资本参与输电建设,包括界定国有电网的经营边界及容许的业权结构,如合资、建造—营运—移交(BOT)与租赁转让。他呼吁各国推动多边电力贸易规则的整合,并建立区域可再生能源证书(REC)交易框架,让绿电凭证可在电网间流通。

“此外,各国也应统一操作标准,制定电力转运(power wheeling)原则,并检讨出口与进口电力的政策限制。例如,印尼目前设有多项资格测试,并将商业安排期限定在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