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企业更有效地透过碳信用达成减排目标、建立业界对碳市场的信心,政府准备发布一份指南,向企业说明如何选择和运用碳信用。
碳信用(Carbon Credit)是一种可交易的凭证,代表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或移除,碳信用可在碳市场(Carbon Market)买卖或交换。企业、组织或国家可通过交易碳信用来抵消自身排放、达成减排目标。
国家气候变迁秘书处、贸工部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在星期五(6月20日)发布联合文告指出,碳市场的发展受到若干因素的限制,一大挑战是自愿碳市场没有主导的标准,引发市场混肴。
文告说:“这削弱了市场信心,使得担心声誉受损的企业,对参与自愿碳市场持保留态度。
“过去一年与业界的交流中,我们收到的反馈显示,市场需要政府就自愿碳市场提供指引,包括企业如何将碳信用纳入可信的减碳计划,以及如何判断高质量的碳信用。”
根据这份指南草案,在碳信用选择方面,企业应参考全球通用标准,包括由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发布的《核心碳原则》(CCP),以及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制定的合格碳排放单位标准。
指南也鼓励企业披露使用碳信用的状况,包括碳信用的数量与种类、项目地点、碳信用的登记位置、碳信用的使用目的、第三方评级等。
“除了符合法规要求,这么做也有助提升企业减碳计划的可信度,并建立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它也使得投资者与消费者,得以了解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减碳进度。”
指南也提及,新加坡正逐步、分阶段落实气候信息披露要求,后者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FRS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Standards)一致。
上述准则要求,企业须披露减碳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策略,包括如何使用碳信用。
公众可在6月20日至7月20日间,针对上述指南草案提供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