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到“传承规划”,会直接联想到用法律文件、理财工具,把财产留给亲人。真正的传承,其实应该先从你希望后人怎么记得你开始,是你想延续的信念与价值,然后才用合适的法律和财务方式,把这些理念落实。如果少了这一层思考,那就只是单纯的遗产分配而已。
一般传承财富常见的三种工具,是遗嘱(Will)、信托(Trust)和意愿书(Letter of Wishes)。
遗嘱是一份法律文件,可以说明你过世后,资产应该怎么分配。你可以指名由谁继承你的财产、现金或物品,也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信托管理人,甚至孩子的监护人。
信托比较有弹性、可以在你生前就启动的方式,让资产依照你设定的目的长期管理。你可以指派受托人,甚至找值得信赖的顾问(像是信托监察人或投资经理人)协助执行你比较细节的想法。简单来说,信托比遗嘱更有弹性、可长期运作,适合有特定安排需求的人。
我们通常会先请客户聊聊自己如何一路走来、怎么累积现在的资产和事业。我们也会花时间了解他们和家人的关系,以及他们心中真正想传给下一代的价值、信念与智慧。当然,也会听听他们的担心或顾虑。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在法律文件里,具体展现你“心意”的做法:
1)选择适合的执行人、受托人与监护人
找到真正了解你、愿意依照你的想法去执行的人,其实不容易。若有可能,选择那些了解你价值观的人,这样才能帮你完整传递想法。
2)促进家庭凝聚力
如果你很重视家庭,你可以在遗嘱或信托中加入一些条件,比如拨款举办家庭聚会、每年家庭旅行等等。
3)鼓励努力工作
不少客户会担心孩子年纪小就继承太多,反而失去努力的动力。如果你有类似担忧,可以设计一个“有条件的信托”,例如完成大学学业或创业之后才可以领取资金。
4)鼓励创业与自立自强
如果你本身就是创业家,想让下一代也有创业的勇气,你可以设计一个信托基金,帮助孩子创业,例如提供“创业种子基金”,或用“对等配对”的方式,只要他们投入资金,信托就依比例拨款支持。
5)支持教育
如果你非常重视教育,可以在安排中指定一部分资产专用于教育用途,比如设立家族奖学金,也可以指定孩子去哪个国家念书比较理想。
6)支持公益
若你希望回馈社会,可以在遗嘱或信托中规定一部分财产捐给符合你理念的慈善机构,也可以鼓励孩子们一起参与,和信托人一起讨论怎么捐、捐给谁。
7)传承信仰
很多人也会透过传承规划支持宗教团体或信仰行动,比如每年固定捐款给某个宗教机构,或提供奖助金给神学院学生、举办灵修营等。
8)留下有意义的特别礼物
如果你有某个想留给特定亲人的东西,可以透过遗嘱指定。例如,把你用惯的乐器送给爱音乐的晚辈,继续支持他们的兴趣与梦想。
9)投资信托资产
很多长期合作的客户,会指定我们担任信托资产的投资经理人。在设计投资策略之前,我们会先了解他们想怎么运用这笔资产、有哪些目标,因为不同的目标会需要不同的投资期限与风险承担能力。你自己规划时,也要记得这一点。
10)资产保护
有些人会希望排除特定人继承财产。这部分也可以在法律文件中清楚表明由谁继承、谁不继承,以保障资产依照你的原意处理。
意愿书是整份规划的灵魂
第三种工具是意愿书,这其实才是整份规划的灵魂。它不像遗嘱和信托那样有法律效力,而是比较私密、自由的一封信,写下你想说的话、你做出决定背后的故事、对家人的提醒与期许,也可能是一些家族历史或智慧分享。
它让那些冰冷的法律文件,多了温度,也更容易被理解。
很多人会请律师帮忙撰写意愿书,这很正常,但我们会鼓励你自己先动笔。用你平常跟家人说话的语气,写下你真正想说的话,这样最能展现出你的心声。写完之后再请律师协助检查是否完整清楚就好。
传承不是等到写遗嘱那一刻才开始,而是从你每天怎么过生活、怎么展现你的信念与价值就已经开始了。法律文件只是把资产转移出去的工具,但你的信念与价值观,才是你最珍贵的礼物,也是你真正的“传家宝”。
(作者陈显耀是财务规划公司Providend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