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柔佛—新加坡特别经济区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柔佛州今年第一季批准投资额达301亿令吉(约91亿2000万新元),创历史新高。而新加坡银行客户提交投资意向书(LOI)金额为7亿零900万元,涵盖可再生能源、医疗与制造等领域。
柔佛州务大臣翁哈菲兹星期一(6月23日)在一场柔新经济特区论坛上透露上述数据。他指出,设于柔新特区(Johor-Singapore Special Economic Zone,简称JS-SEZ)的柔佛马来西亚投资促进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接获57项潜在投资洽询,总值达26亿1800万新元,其中六项项目已落实,总额达16亿7000万新元。
中心已成功将审批流程缩短至最快一天,全年投资总额有望突破600亿令吉。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在对话环节强调,新马将携手通过合理薪酬与联合产业政策吸引技术人才回流,培育属于区域的“小华为”“小三星”或“小台积电”。
他也提议,两国可引入类似“马来西亚数码经济配套”(Malaysia Digital)机制,吸引新加坡的数码与创科人才在柔佛生活、工作,并通过区域通行制度,如新柔地铁(RTS)和相关执照互认,实现人才跨境流动。
在以“愿景清单”为题的企业论坛中,来自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ACCCIM)与依斯干达特区发展局(IRDA)的代表一致呼吁,将本地化程度设为特区评估指标之一,推动更多柔新合资企业、技术转移与产业配套协作。“真正的本地化不仅对中小企业有利,也能增强在地企业面对地缘政治变化时的抗压能力。”
汇丰银行也在会上指出,戴森(Dyson)、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等企业已在柔新展开“双点布局”,强化柔新产业链协同能力,成为柔新经济区能否成功吸引下一波技术投资的现实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