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1亿2300万元政府资金成立的新半导体转化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从明年中起,中心将提供生产先进晶片的商业代工服务,支持这类晶片在5G和6G通信等技术的应用。

主管能源与科技的人力部长陈诗龙医生星期四(6月26日)出席新加坡氮化镓半导体技术转化创新中心(National Semiconductor Translation and Innovation Centre for Gallium Nitride,简称NSTIC(GaN))的开幕仪式时,做出以上宣布。这也是本地首个能够同时生产六英寸,以及八英寸氮化镓(Gallium Nitride)晶片的设施。

氮化镓是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之一,在5G和6G通信、自动驾驶车,甚至雷达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它能够让设备更加小巧、快速且节能。

陈诗龙致辞时指出,这一举措将帮助企业克服高昂的资本门槛,这也是转化技术时面对的主要挑战。通过这个设施,本地中小企业和起步公司能够使用中心提供的服务,加速产品开发和验证,更快把产品推出市场。

陈诗龙:生产先进半导体 加强我国全球竞争力

他说:“这将让新加坡成为全球少数能够生产先进半导体的枢纽之一,推动未来的通信需求,同时加强我国韧力和全球竞争力。”

延伸阅读

新加坡对中国出口晶片设备飙升 经济师:或无法长期持续
新加坡对中国出口晶片设备飙升 经济师:或无法长期持续
新科研提供支持 耐晶科技“回家”研发
新科研提供支持 耐晶科技“回家”研发

新加坡氮化镓半导体技术转化创新中心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国防科技研究院(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共同成立。政府在2023年拨出1亿2300万元来支持这个项目,用于设立生产线和支付人力开销等,拨款为期五年。

这座位于纬壹科技城(one-north)Innovis大厦的中心,也具备先进节点处理(node processing)技术,能够支持低于0.1微米至超过100千兆赫(GHz)的频段。中心目前与八个伙伴合作使用技术,并将从明年中开始,在本地提供商业生产代工服务。

主管中心的执行总监、南洋理工大学黄玉荣教授受访时说,在全球供应链遭受干扰的背景下,新加坡掌握生产氮化镓的技术能够帮助本地企业提升韧力,降低供应链受干扰带来的影响。

市场对氮化镓技术的需求日益扩大,据估计,全球射频氮化镓设备的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至2028年期间翻倍,至超过27亿美元(约34亿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