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宅屋主售屋后须等15个月才能买转售组屋的规定实施后的两年半里,建屋发展局一共接到并处理了5500份来自私宅和前私宅屋主的豁免申请,大约25%获得批准。
建屋局回应《联合早报》的询问时,提供了上述资料。这5500份申请是当局于2022年9月30日至今年3月31日,所接到和处理的。
建屋局说:“我们对要求豁免15个月等候期的申请,逐一审慎评估,同时考虑到组屋买家及相关家庭所有不可控和特殊情况。这是为了确保真正有需要的申请人和家庭得到公平对待。”
当局指出,组屋转售价格上涨已初步呈现放缓迹象。“我们估计,自2026年起的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组屋单位陆续满五年最低居住年限(Minimum Occupation Period,简称MOP),进入转售市场,转售价格将进一步趋于稳定。
“同时,我们也将维持预购组屋(BTO)的供应强劲,以满足住房需求。正如徐芳达部长最近向媒体说的,国家发展部将继续密切留意房价走势,并在组屋转售价格缓和时,检讨这15个月的等候期。”
我国于2022年9月30日宣布的房地产降温措施中,为减缓需求并确保组屋转售价格保持在国人可负担范围内,规定私宅屋主售屋后必须经过15个月的等候期,才可购买没有补贴的转售组屋单位。这是为了确保组屋优先卖给有更迫切需求的新加坡人。这是一项临时措施,会根据整体住房需求和市场情况,定期检讨。
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上星期六(6月21日)在一项活动上接受媒体访问时说:“当市场稳定后,我们就能探讨是否要放宽,或全面取消这个(15个月等候期)限制。我们还没做出任何决定。我认为,要是情况允许我们全面取消这个限制,就应该考虑这么做。”
根据建屋局4月初公布的官方预估数据,今年第一季的组屋转售价环比增长1.5%,涨幅是过去五个季度里最小的,也比去年平均季度增长的2.3%低。
分析师:现阶段还不宜放宽或取消限制
但有房地产分析师担心,如果取消限制,增长已经放缓的组屋转售价格,可能会再度加速。
合登集团高级数据分析总监李思德认为,现阶段还不适合放宽或取消限制。他受访时指出,根据买卖禁令(caveat)数据,15个月等候期实施后的第一个季度,五房式和公寓式组屋成交量和平均价格立刻放缓,而且持续了15个月。
“然而,去年1月份,第一批前私宅屋主进入市场,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五房式和公寓式组屋的成交量和平均价格增长加速,市场几乎回到了2022年第三季之前。”
ERA产业主要执行长林东荣则认为,当价格稳定时,可以适时放宽限制。他受访时说:“在30个月里,建屋局共收到5500份申请。这意味着平均每月有183份申请,即每天约有9份申请。建屋局必须评估每一份申请,为此必须投入大量资源。”
另外,他也认为,提出申请的,许多都是出于真正的需要。
“在15个月的等候期,这些屋主须要租房子,如果每月租金3000元,等于须要额外付出4万5000元。由于租房的需求上升,房租也会随之上涨,给真正须要租房的人,带来更多压力。”
顾及年长者的退休需求,新加坡公民从私宅搬到四房式或更小的转售组屋时,只要夫妻俩的年龄都在55岁或以上,可豁免等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