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相对于其他地区,新加坡人更重视退休生活的素质与财务独立,而非单纯延长寿命。然而,多数人对退休的财务准备不足,并偏好持有现金,投资观念仍有待加强。
保险业者宏利(Manulife)近日公布2025年亚洲关怀调查(Asia Care Survey 2025)结果。受访的1021名国人中,只有6%将延长寿命视为首要愿望,而有24%希望年长时仍能积极生活、享受人生。
超过一半受访者表示,比起活得更久,他们更渴望有意义且有质量的生活。43%不希望年老后长期患慢性病,比例远高于亚洲平均的31%。
宏利新加坡总裁马洛朋(Benoit Meslet)指出:“我们看到新加坡人对老龄化和长寿的看法正在转变,不再仅以年数定义长寿,而是以生活的质量衡量。要活得更好,除了理财规划,还需要关注健康和整体福祉。”
理财自主是关键诉求 现金仍为主流养老工具
调查发现,尽管21%的受访者将“完全财务自主”视为退休首要目标,但在准备方式上仍以持有现金为主(35%),其次是公积金(22%)和房地产投资(19%)。
值得注意的是,65%的受访者在资助年迈父母的生活开销,其中35%承担过半费用。为履行这一责任,45%计划动用自己的退休储蓄,44%则打算“能工作多久就多久”。
51%受访者指出,若退休储备不足,会考虑将现金转投回报较高的投资选项;58%愿意把闲置资金投向可带来持续收入的资产,49%希望养老金计划能确保退休期间有稳定收入。
宏利投资管理总裁许斐然说,更多人意识到需分散投资、创造稳健收入流。“关键在于尽早开始,并持续投资,这样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国人实际投保比率偏低
健康方面,受访新加坡人预计在66岁中旬开始面对重大健康问题,他们平均寿命预期为79岁,这意味有超过12年时间会在病痛中度过。53%认为癌症最难预防,其次是失智症(29%)和中风(27%)。
调查也指出,72%的受访者认为财务状况会影响身体健康,70%认为保险保障有助于提升退休生活安心感,52%相信拥有保险对身体健康带来正面影响。
然而,国人的实际投保比率偏低。受访者中,只有35%拥有重大疾病保险,41%拥有人寿保险,仅15%有残障保险,而30%未来两年内也无意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