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美国关税再增不确定性,美国特朗普政府星期一(7月7日)宣布将对14个国家征收25%至40%的对等关税,尽管实施日期延后至8月1日,但新加坡企业并未感到安心。受访商家普遍表示,希望政策尽快明朗,以便及时调整价格、供应链及应对策略,目前多数企业仍在观望中,不敢轻举妄动。
新加坡制造商总会(SMF)会长陈展鹏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这一发展凸显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脆弱性。
他说:“尽管新加坡并未直接受到最新一轮关税上调的影响,但广大商界人士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这是可以理解的。在全球高度互联的制造业生态中,任何一环受到干扰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陈展鹏强调,这波关税使企业对成本竞争力、供应链中断,以及区域战略布局产生更深层次的担忧。
虽然实施日期再次延后,他说:“这些贸易措施的不可预测性持续产生不确定性。在这种不稳定环境下,企业对进行大规模投资持谨慎态度,并积极探索替代市场和生产策略,以对冲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新加坡中小企业商会(ASME)会长洪煜受访时说:“中小企业都了解特朗普做事的风格,有很多‘火花’,所以都在等最终结果,因为还不清楚特朗普的最终决定。”
他说,自今年4月初美国宣布将实施对等关税以来,一些在其他地方设有生产线的中小企业已开始着手准备应对措施。不过,由于谈判结果尚未明朗,多数企业仍持谨慎态度,正在评估原产地规则、进行市场调研,并计划在政策最终确定后再做出具体行动。
星纶控股(Sing Lun Holdings)总裁李坚辉也说,企业普遍希望美国关税政策尽快明确。“只要知道要付多少税,我们就能开始做出调整,现在什么都不确定,没人敢大动作投资设厂或并购。”
企业难吸收逾10%成本涨幅 关税成本迟早转嫁消费者
星纶控股的产品有出口到美国。李坚辉透露,当前业务还好,市场上也未出现涨价现象。但他指出,关税成本迟早会转嫁给消费者、推动通货膨胀上升。“无论是10%还是40%的关税,最终总得有人承担。企业难以吸收超过10%的成本涨幅,否则就难以维持利润。”
他强调,在高度不确定的贸易环境下,以价格取胜并非长久之计。“因关税便宜的产地,明天可能就变成最贵的。”他认为,企业应专注于创新与产品上市速度,以建立更具韧性的竞争优势。
对于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是否受影响,陈展鹏认为,鉴于长期存在的跨境制造业协同效应,这个特区仍然是一个前景光明且基本面强劲的计划。然而,如果马来西亚出口美国的产品被征收25%关税,可能会使投资者更加谨慎,尤其是那些非常依赖对美贸易的行业。
李坚辉也认为,柔新特区并不只是为出口美国的厂商而设,美国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出口市场。这个特区仍提供很好的机会,让新加坡公司把生产和后端业务迁移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