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三大互联网公司将于本月底至下个月中陆续发布业绩。分析师普遍预期,三家公司商品交易总额(GMV)都将强劲增长,但因各自采取不同策略,预料盈利表现不一。
这三大互联网公司分别是冬海集团(Sea Limited)、Grab控股(Grab Holdings)和GoTo集团。
辉立证券研究投资分析师王倩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预料这些公司2025年第二季的经调整息税折摊前盈利(adjusted EBITDA,下称盈利)将环比持平或下跌,这是因为第二季业务通常较为疲软,加上企业都在迈向增长,在奖励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
分析:盈利轨迹不同 反映战略重点差异
CMC Markets新加坡销售交易员何振业则预期,这三家公司第二季的商品交易总额都将继续强劲增长,但盈利将表现不一:冬海第二季的盈利预料环比增加16%;Grab的盈利预计环比小幅下降2%至约1亿零400万美元(1亿3300万新元);GoTo的盈利表现预计环比增长46%,表现最为亮眼。
何振业说:“各家公司截然不同的盈利轨迹,反映出它们在战略重点上的差异:冬海优先考虑可持续增长,Grab投资于市场主导地位,而GoTo则是提升盈利能力为重点的扭亏为盈战略。”
在2024年,GoTo第二季经调整息税折摊前亏损480亿印尼盾(380万新元),第三季开始盈利,全年转亏为盈。大华继显在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GoTo今年第二季盈利环比将增加2.3%至4020亿印尼盾(同比继续转亏为盈)。
汇丰全球研究最近在分析报告中预测,Grab今年第二季盈利同比将大增82%至1亿1600万美元,而冬海今年第二季盈利同比也将大增83%至8亿2000万美元。
即使业绩继续改善,GoTo今年截至星期一(7月21日)的股价却是下跌18%,反观冬海涨幅高达48%,Grab也涨了13%。
马来亚银行研究分析师侯赛尼(Hussaini Saifee)受访时认为,冬海的优异表现主要源于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多重催化剂;Grab的业绩也一直超出它的指引和预期,但存在一些与竞争相关的担忧;GoTo被视为并购目标,但盈利能力尚未稳定下来。
王倩认为,冬海的股价受到虾皮(Shopee)扭亏为盈、游戏业务负面影响逐步消退,以及投资者对关税政策的影响趋于可控感到释然所推动。
何振业指出,冬海股价展现出对关税影响的抵御能力,显示它多元化的收入基础和对美国市场有限的直接风险敞口。Grab虽然盈利创新高,基本面支撑更高估值,但市场对它的利润率能否持续仍存疑虑。GoTo股价下跌,反映市场对印尼市场竞争加剧的担忧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