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带来的转变不只具有颠覆力,还从根本上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正加大在AI全价值链的投资力度,也表明将锁定具长期价值的企业,并规避短期炒作或估值虚高的项目。
GIC星期五(7月25日)发布《2024/25财政年度政府投资组合管理报告》时强调,面对日益碎片化的金融与贸易体系,以及大国竞争加剧,AI和气候转型将是根本层面的变革。
GIC首席投资官杨健明说:“我们利用长期灵活的资本以及全球网络,推动AI能力的增长和应用。”
他也说,GIC已在AI基础建设领域提前布局,包括过去10年来持续投资数据中心与超大规模基础设施。
GIC三角度划分AI投资
GIC也把AI投资划分为三个角度:提供基础设施推动行业发展的公司(enabler)、推出AI产品营利的业者(monetiser),以及将AI整合至业务流程的应用企业(adopter)。“这些企业的范围广泛,覆盖私募股权投资阶段的早期公司,一直到上市公司。”
这些投资对象包括美国数据中心巨头Equinix、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独角兽Databricks,以及金融科技企业Ramp等。
此外,GIC也促成初创企业的科技和AI创始人与GIC投资的跨国公司商业领袖聚集在一起,从而催化协同效应。GIC旗下的桥梁论坛(Bridge Forum)就是例子之一。
面对AI热潮,杨健明强调GIC维持投资纪律,避免追逐短期炒作。“我们关注具有关键特征的公司,来避免短期炒作和估值过高。这些公司应该拥有持久的模式,才不会被轻易颠覆。我们希望看到差异化的技术和团队,以及拥有完善商业模式(的公司)。”
推出虚拟投资委员会 协助团队洞察市场
除了投资有关企业,GIC也积极在内部运作使用AI。GIC首席执行官林昭杰说,公司内部已经成立一个AI委员会,并推出虚拟投资委员会应用。
投资团队可以上传他们的备忘录,并得到分析报告,内容涵盖须重点关注的领域及潜在问题。他们也可以使用聊天界面,模拟与投资委员会的讨论。
林昭杰说,GIC过往广泛的投资组合,使它拥有专有且丰富的数据来训练代理(agent)及工具。不过,由于AI及大语言模型(LLM)仍然存在幻觉(hallucination)等问题,因此这一应用仍处于试验阶段。
中国仍具长期价值 政策刺激料促进增长
经济下行影响,中国消费市场近年吹起“降级风”,资本市场交易也放缓。尽管如此,GIC仍维持对当地市场的深度布局,通过更细致和灵活的策略,寻找具长期潜力的机会。
GIC在报告中说,中国房地产和零售领域仍具吸引力。在消费领域,GIC关注具长期复利能力的企业,包括新兴市场的领军者、具全球竞争力的品牌、跨国企业的剥离资产,以及逐步走向制度化管理的企业。
针对中国内需复苏是否足以支撑投资回报,杨健明回应《联合早报》提问时指出,北京当局在过去一年已推出更多针对性的消费刺激措施。
“我们必须继续分析研究,(北京的)政策刺激如何支持去杠杆进程并促进消费增长。中国过去是出口驱动型经济,而转型为消费导向需要很多年,这当然会带来市场波动和各种宏观不确定性,但刺激措施已开始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