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供应过剩、中国出口竞争和贸易不确定性,过去两年多来,钢筋等建筑材料在新加坡的价格跌幅可观,且下半年继续看跌或看平。但受访分析师和业内人士认为,即便如此,新房价格也不会下跌。

这是因为本地建筑需求强劲,同时整体建筑成本面对上涨压力。而且,新加坡地价、劳工成本和房地产需求现况,都是房价的有力支持。

建筑咨询公司Linesight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本地钢筋价格预计同比下跌13%,不锈钢、扁钢和水泥价也预计下降4%,柴油和铜价分别跌3%和1%。除了铜,建筑商品整体仍处下行趋势,尤其是钢筋和水泥价格,自2023年第一季以来下跌约14%至21%。

Linesight指出,2025年初亚太钢筋价格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全球供应过剩,以及制造业和建筑业需求减弱。美国加征关税无意中增加了钢材供应,进一步导致部分地区价格下跌”。

辉立证券研究主管周冠龙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建筑商品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需求趋势。中国房地产需求已开始企稳,但建筑活动却大幅下滑,今年来净竣工建筑面积同比下降近20%。当地发展商不愿推出新项目,更倾向于出售现有库存。

延伸阅读

调查:七成潜在住房买家预计 未来12个月房价不会下跌
调查:七成潜在住房买家预计 未来12个月房价不会下跌
组屋让国人拥屋圆梦 本地私宅价格亚太地区最贵
组屋让国人拥屋圆梦 本地私宅价格亚太地区最贵

新加坡承包商伟合建筑私人有限公司(Wee Hur Construction)总裁卢志进受访时说,建筑材料价格今年甚至明年或将继续下跌。然而,他指出:“新加坡的建筑需求依然强劲,更多公共部门项目正在推进,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滨海湾金沙和医院等大型项目也在同步推进。由于供应短缺和需求强劲,成本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力。”

他认为,建筑商品价格较低有助于缓解成本压力,但整体建筑成本可能不变甚至继续上涨。

分析师:房价主要受土地成本和需求决定

大亨房地产网站(MOGUL.sg)首席研究师麦俊荣则认为,建筑成本包含人力、能源与材料,钢筋只是其中一环,即便材料便宜,建筑总成本未必减少,特别是在中国已下令钢厂减产的背景下,钢材价格可能受支撑。

他也指出,房价主要受土地成本和需求决定,而建筑成本只是房产总成本的一部分。他说:“即使建筑成本下降,房价未必会跟着跌,因为地价已在发展商成功投标时确定。”

周冠龙则指出,新加坡房价主要由供需关系驱动,不完全是建筑成本转嫁。他说:“发展商利润率可能略升,但承包价格一旦敲定就很难变动,加上利润本来就不高,发展商和承包商通常会提前锁定材料价格来控制风险。”

他认为,建筑材料公司如BRC亚洲和泛联集团(Pan United)等的利润率,也可能略有提高。

卢志进指出,建筑材料价格下降时,在建项目的承包商可能受益,因为他们在价格较高时标到了项目。项目若还未敲定承包商,发展商可受益,因为更多承包商可能参与投标,以较低的成本竞争。

但他认为,即使建筑材料长期低迷,房价也不一定下跌,因为“如果购房需求强劲,发展商和承包商可以保留较高利润率”。

麦俊荣也说,发展商在地段标得后、承包商中标前,土地和建筑成本已基本锁定。即使之后建筑成本下滑,是否降价出售,还要视需求决定。

他指出,外劳税等政策也可能推高未来建筑成本,加上承包价格也受市场竞争影响,“建筑成本仍有继续上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