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丹戎加东南路发生罕见地陷事故,有基层领袖向《联合早报》透露,一些房地产经纪告诉附近居民,地陷附近的私宅价格大幅下跌30%。不过,房地产分析师质疑这类说法的可信度,认为可能是房屋经纪借机制造恐慌,诱使屋主低价出售。

大亨房地产网站MOGUL.sg首席研究师麦俊荣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房地产经纪一般都会利用“贪婪”和“恐慌”心理,诱使屋主抛售,催促买家尽快决策。他指出,这起地陷事件可能被一些“不道德”的房屋经纪视为可乘之机,借机散播不实信息,制造紧张气氛,从而劝说屋主降价,增加成交机会。

麦俊荣指出,7月26日发生地陷后,没有证据显示任何房地产成交价下滑。他以市区重建局房地产资讯系统(URA Realis)上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他说:“加东区最新的买卖禁令(caveat)提交日期是27日,也就是地陷发生后的隔天。我认为,买卖禁令显示的价格并不能反映地陷事件的影响,因为买卖双方通常会在成交前的两到三个星期就已谈妥价格。”

ERA产业研究和市场情报主管王善葶受访时也说,地陷事件才刚发生,现在就断定它是否会影响附近公寓的价格,还为时过早。

延伸阅读

组屋让国人拥屋圆梦 本地私宅价格亚太地区最贵
组屋让国人拥屋圆梦 本地私宅价格亚太地区最贵
洗钱案曝光后 私宅租房广告增加出租单位减少
洗钱案曝光后 私宅租房广告增加出租单位减少

王善葶认为,一些买家可能会暂时避开附近的公寓,但一旦他们认为地点安全,就可能回流。“建设局也对地陷事件展开独立调查,最终结果公布后会给买家一定的信心保障。”

居住在地陷地点附近海景华庭(The Seaview)的退休商人翁德生在受访时说,不担心他的私宅会因地陷事件降价,周围的邻居也没有提出担忧或对这件事进行积极讨论。“我不担心,是因为这次的事件应该是工程的问题引起,而不是地质的问题。”

ERA资深营销总监岳开新向《联合早报》说,这是一起孤立事件,房子的安全没有受影响。他也没有听闻加东一带私宅有大幅降价求售的情况。不过,他认为,如果买家刚好正在两个心仪买房地点做选择,或可能会避开选择加东的单位。

去年,本地非有地私宅平均转售价的全年涨幅也只不过是5%,房地产价格在两个星期内下跌30%并不符合逻辑。

麦俊荣指出,加东属于其他中央区(RCR),一些非有地私宅是属于永久地契,屋主不可能大幅降价求售,30%的跌幅是恐慌抛售。

他说:“市场最先显现的情况应该是没有交易,因为买卖双方的目标差价扩大,但这也只是暂时现象。只要居民相信政府会积极防止事件重演,信心便会恢复,不可能会出现恐慌抛售。”

王善葶也以2004年尼诰大道的地陷事件为例指出,美芝路一带的私宅价格在事故发生后,不仅未受严重打击,反而很稳定,并在2004年至2007年之间上涨了134%。 

麦俊荣也补充说,武吉知马一带的嘉鸿花园(The Tessarina)曾在2009年和2010年受到淹水困扰,尽管如此,这个项目的价格在一年内仍上升了1.8%,只是涨幅不及整体私宅市场的表现。

不过,在政府完成基础建设,有效改善淹水情况后,嘉鸿花园的房价在2011年至2022年8月之间便上涨了49.5%。 

因此,麦俊荣认为,只要屋主对政府处理地陷问题有信心,就不太可能因恐慌而急于抛售,导致房价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