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SGX)在2025财年取得净利6亿480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5亿9800万元增长8.4%,这是自公司上市以来的最高营收和净利纪录。
管理层说,股票、货币和大宗商品等板块都取得强劲增长。新交所将进一步增强资产类别和地区分布的多元化,首次公开售股(IPO)活动的前景也更加乐观。
新交所星期五(8月8日)在开市前公布了截至6月底的2025财年业绩报告。集团总营收同比增长11.7%至12亿9820万元。税前营运盈利(EBITA)增长17.9%至8亿2780万元。每股盈利为60.6分,较去年同期的55.9分有所提升。
若剔除非现金及一次过项目,经调整后的EBITA为8亿3200万元,同比增长16.9%;净利为6亿零950万元,增长15.9%;每股盈利则为57分。
至于下半年营收则同比增长7.7%,增至6亿8840万元;净利从去年同期的3亿1630万元下降2.6%,至3亿零80万元。
上市收入继续下滑 交易与结算业务上升
各业务板块方面,现金股票业务营收全年同比增18.7%至3亿9270万元,占总净营收的30.3%。
其中,在本地IPO活动持续萎靡的情况下,上市收入延续跌势,下滑11%至2650万元。不过,交易和清算收入大涨31.9%至2亿2200万元;证券结算、存管以及公司行动等收入上扬8.1%至1亿4800万元。
衍生品营收增长13.8%至3亿4590万元,占总营收的26.6%;场外外汇(OTC FX)营收增长25.3%至1亿1300万元;平台及其他业务营收则增3.0%至2亿3800万元。
交易量方面,证券日均交易额从去年的10亿6000万元增加26.4%至13亿4000万元;衍生品日均成交量从110万份合约增至130万份;场外外汇日均成交额则增长28.5%,达1430亿美元(约1830亿新元)。
下来三年 每季股息增加0.25分
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10.5分的终期股息,较去年同期增加1.5分,全年股息累计37.5分。
管理层也提议,从2026至2028财年,每季股息逐季增加0.25分。若在常年股东大会上通过,2026财年全年股息将增至44.5分,2027财年和2028财年则分别为48.5分和52.5分。
新交所首席执行官罗文才说,2025财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他也说:“我们有望在中期内取得集团收入6%至8%的增长。我们还将加强跨资产类别、跨地区和跨主题的高质量多资产产品组合。”
他也说,新交所努力深化市场参与,加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证券市场检讨小组所采取的有利措施,使得我国股市流动性和交易量显著改善。“这不仅体现在海指成份股中,也体现在中小型股中。”
新交所闭市报16.02元,下跌1.96%。
逾30间公司考虑在新交所进行IPO
萎靡已久的本地首次售股市场有希望迎来曙光。新交所全球业务发起和拓展部主管保得胜(Pol de Win)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已有30多家公司正打算在新加坡交易所(SGX)进行首次售股。
他指出,这包括那些已委任顾问,并开始上市准备工作的公司。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发行人仍在评估市场状况。
保得胜说:“我们对IPO前景无疑更加乐观。我知道我们近年来曾有类似的措辞,但一些重要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也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增强,对利率和增长前景的信心也增强了。
据了解,目前的候选公司在主板和凯利板各占一半,涵盖了多个行业。保得胜预计,这种多元化将持续下去,以最近进入市场的数码基础设施、软件作为服务(SaaS)、生命科学和建筑服务等公司为基础。
新交所去年IPO情况保持冷淡。全年共有六家公司在新交所上市,筹资2570万元,较同期下滑78%。
不过,它近期迎来数个IPO。这包括本地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上市活动NTT数据中心房地产投资信托,以及软件科技公司Info-Tech Systems和凯利板建筑公司林增创筑(Lum Chang Creations)。
新交所股权部主管黄耀龙也说,新交所将与金管局证券市场发展计划(EQDP)委任的资产管理公司密切合作,支持公司上市。
金管局早前宣布第一批证券市场发展计划下的三家资产管理公司,一共投资11亿元。
黄耀龙说,另一个优先事项是通过改进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和新加坡存托凭证 (SDR)的产品供应,促进国人在本地股市的投资。
新交所监管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文仁则说,由于机构参与度将有所提高,市场纪律将加强,这与监管部门为简化IPO流程和迈向信息披露型制度所做的努力形成互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