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环境课题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但一项研究发现,大部分公司把环境放在关注事项的末尾,企业治理则是它们最重视的课题。

上述研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投资者保护研究所所长麦润田教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Baker Tilly、新加坡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和可持续性主管托马斯(Tina Thomas)进行。他们把调查结果撰写成一篇标题为《气候优先,还是最后?》(Climate First...Or Last)的报告。研究涵盖300家于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以及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大型公司。

企业治理是最重要因素

根据报告,澳洲、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企业都把治理列为最重要的因素,接着是经济和社会,最后是环境。这些公司来自10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林业及渔业、金融、供水、污水处理和废物管理等。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上市公司呈现重要度评估(materiality assessment)的方式最清楚,这当中有87%采纳重要度矩阵(materiality matrix),说明对不同可持续性风险和机遇的优先处理次序。新加坡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披露较为逊色,只有45%采纳重要度矩阵;澳洲上市公司当中,则只有14%这么做。

针对新加坡上市公司该如何加强它们的披露,麦润田和托马斯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本地公司可采纳重要度矩阵,说明处理不同课题的优先次序。至于那些高度关注的课题,公司可进一步评估它们的影响和曝险,并且分配资源来应对它们。

延伸阅读

我国推出全球首个数码平台 助企业完成可持续发展披露
我国推出全球首个数码平台 助企业完成可持续发展披露
ESG和可持续发展 为本地公司声誉管理最弱环节
ESG和可持续发展 为本地公司声誉管理最弱环节

两人说:“公司与利益相关者的接触有限,尤其是对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参与率不高是一大问题。公司应该加强接触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免重要度评估中存在管理层和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偏见。”

调查:大部分公司未准备好采纳新可持续性披露标准

在新加坡,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公司(SGX Regco)规定,所有上市公司须在2025财政年开始,依据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简称ISSB)的标准。

另一方面,安永(EY)针对本地上市公司的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还未准备好达到ISSB设下的披露标准。其中一些公司必须在今年底发布符合标准的披露报告。

截至2024财年,只有14%的企业采纳最新的ISSB标准。

调查也发现,2024财年里,20%的企业把可持续性的表现与薪酬挂钩,高于2023财年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