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不止为高价值工作创造机遇,也正重塑企业运营模式。然而,有不少中小企业在采纳AI过程中,面临集成复杂、成本压力和人才短缺等多重挑战。
总理黄循财星期天(8月17日)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到,许多企业已运用AI提升生产效率并创造新价值,政府将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效运用AI以提升竞争优势。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执行总裁郭柄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AI在提升生产力、简化运营和促进创新方面有巨大潜力。
据他观察,中小企业通常采用单一功能工具,比如客服聊天机器人、推荐引擎和财务或人力资源自动化系统,而大型企业则是开发定制应用程序。
他说:“越来越多的现成解决方案,正助力中小企业在快速进化的商业环境中增强竞争力。例如,有一家会员企业使用内置机器人作为虚拟助手,支持客户经理与客户互动,这些机器人能够整合各个接触点的必要信息,提出关键洞察和后续步骤建议。”
新加坡中小企业商会(ASME)会长洪煜认为,从理论上来说,AI会帮助员工专注于更高价值的任务,但这很大程度上需要重新设计工作和流程。
企业将AI纳入日常工作流程也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
以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旗下的能源公司GE Vernova为例,公司在本地设立的全球涡轮机维修服务中心实施一套自动化检测系统,以提高生产力。
一站式物流及仓储解决方案数码平台GO-GENIE首席执行官洪铭聪告诉《联合早报》,公司的AI平台会自动将包裹匹配给最优化的配送伙伴,这个做法不仅能降低燃油成本,也有助电商客户将配送效率提高30%。
AI不再是“锦上添花” 而是企业生存必需品
他认为,AI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企业实现长期增长的必备要素。“尤其是在物流领域,运营规模和复杂性使得人工方法难以为继。如果没有AI,企业将面临服务速度变慢、成本上升,以及客户流失到技术更先进的竞争对手的风险。”
针对AI是否会取代工作岗位的疑问,洪铭聪说:“并不会。AI并未改变工作本质,而是提供更精准的洞察,使团队能够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并做出更好的运营决策。借助AI,我们的员工现在可以更专注于高价值的任务,比如规划战略与优化运营,从而提升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另一方面,工商联合总会观察到,企业在采用AI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中小企业会面对数据质量和可用性不足、人工智能素养和风险理解程度较低,以及所需资源投入较高等问题。
新加坡制造商总会(SMF)会长陈展鹏说,由于企业运营成本持续攀升,这可能会给寻求投资AI的中小企业带来资金限制。
他说:“对于在测试阶段的中小企业和起步公司而言,有一个重大挑战是缺乏在企业层面充分利用AI的相关专业知识。他们现有的系统往往难以与其他平台实现兼容和互通,之所以存在这种差距,主要是因为各行业在AI应用上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全面整合,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过程。”
陈展鹏指出,有19%的新加坡公司已采用AI或机器学习工具,这个比例高于大多数地区同行。63.5%的本地公司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将实现11%至50%的业务流程自动化。
“未来三到五年,企业将继续转型,重点开发能够执行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从而显著提高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