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宝有限公司(Keppel Ltd)宣布脱售第一通(M1)后,分析师普遍维持买入建议甚至调高目标价。不过,独立分析机构明鉴企业分析(Corporate Monitor)认为,最重要却未得到答案的问题,是吉宝在2018年把第一通私有化至今是否赚钱。

明鉴上星期三(8月13日)在网站和领英上发布分析,指第一通私有化并未为吉宝带来任何有意义的利润。

8月11日开市前,吉宝出乎意料宣布,以企业价值14亿3000万元,出售第一通83.9%的股份给Simba,预计可套现近10亿元,账面亏损2亿2200万元。第一通并不在吉宝原先要脱售的非核心资产名单内。

股票分析师看好交易

交易还有待当局批准。消息发布后,原先看好吉宝的股票分析师一般都持正面看法,认为这符合吉宝的轻资产战略,以及能让吉宝退出竞争激烈的新加坡电信市场,专注核心业务。他们都维持买入建议甚至调高目标价。

明鉴不作买卖推荐,只表扬或批评公司的披露和企业治理等。这次,它在报告中指吉宝坚称它的运营能力,使它有别于黑石等其他基金管理公司。但明鉴以第一通为例提出质疑,指联通业务(Connectivity)是吉宝的主要业务之一,而第一通是这个领域的关键业务。

延伸阅读

吉宝脱售M1料出现逾2亿元账面亏损 分析:转型为轻资产公司关键一步
吉宝脱售M1料出现逾2亿元账面亏损 分析:转型为轻资产公司关键一步
未曾是第一通收购案主角 SIMBA有何来头?
未曾是第一通收购案主角 SIMBA有何来头?

它分析指出,在1994年至2018年期间,吉宝在第一通是少数股东,持股19.33%,这其间它在第一通的投资确实赚钱。第一通私有化后,吉宝掌握第一通83.9%股权,但第一通的净利逐年下跌。

明鉴根据当年的私有化献议文件和最近吉宝分析师与记者会的信息,得出吉宝在第一通的投资于2018年至2025年的投入资本总值倍数(TVPI)是1.05倍,远低于在1994年至2018年的6.51倍。

分析:2018年至2025年 吉宝没从第一通投资盈利

投入资本总值倍数是私募股权使用的标准计算。明鉴说:“换句话说,从2018年至2025年,吉宝基本上没从第一通的投资取得盈利。”

2018年至2025年,正好是本地电信公司最不赚钱的时期,因为冠病疫情严重打击旅行和出行活动。

明鉴指出,自私有化以来,第一通的净利从2018年的1亿3100万元下降至2022年的7500万元。2023年和2024年,吉宝停止披露第一通的净利。

根据明鉴分析,2018年至2025年,吉宝对第一通作出12亿3000万元额外投资,其间第一通的额外价值是13亿元,因此TVPI是1.05倍,充其量是回本。

明鉴提出一连串问题,包括为什么吉宝的运营商优势未能至少在运营层面扭转第一通的颓势?鉴于盈利大幅下滑,吉宝为何没有减记第一通的价值?吉宝提出的2亿2200万元会计亏损,没有提供任何细节。

关于第一通的盈利,最近券商对吉宝的几份分析报告透露了一些。

中国银河证券的分析师说,从吉宝了解到,在扣除商誉摊销后,第一通为吉宝的2024财年净利贡献约4000万元至5000万元。

辉立证券的分析师在分析吉宝时,假设第一通在2025年上半年的基本净利为2500万元(不包括收购利息)。

大华继显的分析师,考虑到吉宝将不再有来自第一通的4000万元至5000万元年盈利贡献,因此把对吉宝的2026财年至2027财年的盈利预测,下调2.6%至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