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大三生陈乐信(24岁)明年升大四,很快就要进入社会。对他来说,自己日后的求职前景乐观,“因为我具备计算机、金融和加密货币的复合专业和职业背景,能说一口流利华语,这给我带来竞争优势”。

不过,并非所有大学生和毕业生都像他这般乐观。自雇人士张伟富(62岁)告诉《联合早报》,女儿今年从大学毕业,前后花了超过半年,包括期间自雇兼职后,才终于找到全职工作,让他终于放下心来。

其实,他在女儿找到工作前,已做了些准备,如储备现金和购买储蓄保单,希望为女儿提供多一点保障。“大部分新加坡人都是夹心层,孩子求学时财务问题就已堆积,若孩子毕业后短期找不到工作,财务没规划好,生活就可能会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