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天送货行业已崭露头角的黄炜良发现,渡过一关并不意味着安稳,翻过一座山后,更高的山峰正等待着,而这同样关乎公司的存亡。
黄炜良(42岁)是MXHL私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经营优包裹(uParcel)送货平台,主要为电商提供送货服务。
在冠病疫情暴发前,优包裹面临一项艰难抉择:是否成为虾皮(Shopee)的同天送货合作商。由于虾皮对物流伙伴设下高标准,服务不达标将面临严厉罚款,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亏损。
当时,优包裹首次尝试在电商平台承接订单。那一年,参与虾皮同天送货服务的物流公司有四五家,但至今仅剩优包裹一家公司仍在运营,反映出高门槛与高惩罚机制所带来的高淘汰率。
客户需求不断改变 不能“等下雨才来修屋顶”
这道关卡刚刚过去,公司又面临另一项重大战略决定:进军仓储业务,开始从原本的轻资产软件科技公司,迈向实体运营的新阶段。
黄炜良接受《联合早报》的访问时,兴致勃勃地带记者参观了公司的一个冷气货仓,讲解药品的储存和递送要求,以及展示需要储存在冷气干燥环境的日本名牌包包和背包等货品。
他坦言,货仓业务投资较大,加上当前融资环境不如疫情期间,扩展面临挑战。但他认为,如果公司要进一步增长,就必须突破现有的局限,把业务拓展至仓储等相关服务。
“这也是攸关生存问题。因为如果我们没办法继续给顾客更多的增值,就可能面对被淘汰的命运。”
时代在变迁、客户的需求不断在改变,他认为“不可以等刮风下雨才来修屋顶”。
黄炜良说,面对抉择难免会感到压力。但他认为不必等到掌握全部信息才做决定。“当你有六七成把握时,就应该行动。等到信息百分之百齐全,机会往往已经错过。”
创业之道不在于次次都赢
他也分享,一位在船业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曾告诉他:“只要赢的比输的多,你就是赢家,不需要每次都赢。”
黄炜良补充说:“因为在创业路程,你一定会作出很多不一样的决定。每一个决定都会引导你的工作体验到一个方向,有些一定是错误的决定或是达不到预期的成果,可是只要你在这上百个、上千个决策中,大部分是对的,你成功的机会就高出很多。”
即使失败了,也可以从头再来,就像考驾照,考不过可以重考。他说:“我考了三次才过。很多决定都不是一锤定音的,做错了可以调整。例如我们现在发展货仓,如果规模设得太大,还可以缩小。关键是愿意调整,持续修正方向,就有机会达成目标。”
他作这些决定也面对压力和焦虑,但不影响生活素质。他说:“自己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该放松就放松,尽力而为,不是什么东西出错就是你的问题。保持正确的心态才可以作出正确的决定。有时太过焦虑会影响你的思考。”
优包裹是本地同天送货先锋之一,当年因为本地找不到这类服务商为公司送货,黄炜良才决定自己开发解决方案,并且也因为看到这个服务的市场价值,而决定推出这个服务帮助其他商家。如今,他不仅成功证明同天送货的市场价值、成为虾皮平台上主要的同天送货商,还努力更上一层楼。
与Grab等科技公司早期依靠大量“烧钱”抢占市场、推动营收增长的策略不同,优包裹自疫情以来一直维持盈利。基于这一稳健的财务状况,黄炜良计划即使未能成功融资,也将动用公司自有资金继续拓展货仓服务业务、投资于人工智能。目前最关键的是验证这一全新货仓模式的可行性。回顾当年,正是因为他们在虾皮平台实现“同日送达”的亮眼成绩,才吸引了科技企业家、纳峰科技创始人史旭博士的200万元投资。
货仓业务刚起步便已争取到20个品牌,第一个仓库已全面租出,公司正在设立第二个仓库。黄炜良已设定到明年取得总共100个品牌的目标,并计划集资1000万元供扩展业务。而且,他已预见“山后山”的身影,预计一旦货仓业务证实可行,竞争也将大增。
马国榴梿从树上到手上 24小时内送到
之前正值榴梿季节,黄炜良在办公室受访时,分享了榴梿从马来西亚彭亨州“同天送达”新加坡食客家门口的紧凑流程。
为了确保榴梿的新鲜风味,彭亨州的果园在凌晨便开始忙碌。卡车装载满车榴梿后立即出发南下,只为让新加坡的食客能及时品尝到刚落地的新鲜果王。
一般情况下,榴梿会在当天下午3时左右抵达新加坡的商贩档口。商贩随即开果、分装。到了傍晚时分,优包裹的货车准时前来取货,并在接下来的两至三小时内完成派送,食客大约在晚上八九点左右就能收到香气四溢的榴梿。
然而,配送时间能否如愿,还得看新马两地边境通关及其前后路段的通行情况而定,这依然是整个链条中最具变数的一环。
佳节或长周末在新马关卡出现的堵塞,可能使上网下单购买榴梿的食客成为“长颈鹿”。榴梿因此可能晚上10时过后才送到住家门口,甚至午夜才送到。
黄炜良指出,自疫情以来,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销售商品,去年甚至兴起了直播带货的热潮。新加坡人对榴梿情有独钟,因此每逢榴梿季,优包裹一个晚上可能要处理数百单榴梿配送。
不过,如今他已不再为“午夜榴梿”担心。电商平台会主动通知顾客并作出调整安排,而优包裹也已安排专人实时跟进订单状况,他自己不必再深夜在家盯着配送进度。
除了榴梿,月饼和粽子也是值得一提的热门季节性食品,在特定节日同样带动大量订单需求。
黄炜良透露,在中秋节前夕,月饼订单量激增,单日送出数千盒并不罕见。面对高峰期需求,团队常会调动“外援”,即其他承包车队协助配送。从农历七月一路忙到八月十五,优包裹每天处理的月饼订单通常至少数百盒,有时更高达上千;相比之下,端午节期间的粽子订单量则远远不及。
紧跟市场 勇于尝试
回忆创业初衷,黄炜良表示,当年投身商界,是因注意到妻子谢慧玲(40岁,优包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销售进口名牌包时,顾客下单后无法实现当天送达。他察觉“最后一里”同天配送的潜力和市场需求,便着手创立优包裹。最初,公司以为企业客户递送包裹文件为主。随着文件递送需求日益减少,他们转向电商平台,从虾皮开始接单,并逐步拓展至其他电商平台,甚至为医疗机构配送药品至病患家中。
优包裹并没有建立自己的车队主力,而是开发经营平台让自由业者车主送货,这些车主(包括几十家承包商)共有3000辆车,其中活跃车主有2000辆车。公司员工规模也从最初的两人,扩大至如今的60至70名全职员工,预计随着货仓业务的推进,团队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
从“最后一里”送货到投入货仓业务,黄炜良和优包裹展现了紧跟市场、勇于尝试的精神。在这个变化快速、需求多变的时代,能走得远的,不是跑得快的那一个,而是愿意不断调整方向、耐心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的那一个。而优包裹的故事,还在继续。
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