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供应链中断重塑商业格局,新加坡企业必须跳脱传统市场的局限,寻求可持续的增长空间。非洲的发展轨迹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前景。

在我多次非洲之行中,我深刻感受到这片大陆蕴藏的巨大增长潜力。这里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人口结构优势、庞大的消费群,以及人民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以今年3月到访的肯尼亚为例,该国已发展为东非科技强国,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彻底改变数百万民众的日常交易方式。这股活力并非肯尼亚独有。尽管非洲各国国情迥异,但类似的增长势头和市场机遇,正逐步在非洲部分地区显现。

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达到25亿,其中青年人口将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另外,非洲2025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6%,高于全球2.4%的平均增长率 。这种增长势头也体现在新加坡与非洲的双边贸易,贸易额从2020年的91亿美元(121亿新元),增至2024年的137亿美元(187亿新元)。

然而,不少本地企业常因地理距离遥远、风险感知及对非洲市场陌生而裹足不前。要克服这些障碍,关键在于转变思维模式,勇于放眼邻近区域以外的新兴市场。

在协助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积极开拓新市场不仅能抢占先机,还能推动企业扩大规模。以新加坡厨具品牌Newmatic为例,面对本地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在2015年抓住机遇,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成功进军肯尼亚市场。如今,它已在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安哥拉和尼日利亚开设14家展示厅。

延伸阅读

以华商精神照耀新一代
以华商精神照耀新一代
制造商总会推出新奖项 表扬优秀女员工与青年领袖等人才
制造商总会推出新奖项 表扬优秀女员工与青年领袖等人才

与进军其他海外市场一样,在非洲开展业务同样面临各种挑战,如货币波动、监管体系复杂等。企业若能深入了解当地市场特征、做好全面的尽职调查,以及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便能有效缓解风险。

非洲蕴藏庞大商机

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升温,为有意开拓非洲市场的企业带来新机遇。低碳经济便是其中一个主要新兴领域。非洲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球碳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新加坡将非洲视为重要合作伙伴,已与加纳和卢旺达签署碳信用合作执行协定。除了碳交易,项目开发、咨询和碳服务等领域也提供商机。这一潜力吸引22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企业,在2024年7月随首个加纳碳信用商务考察团赴当地探索发展机遇。专注于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的HydraX便是其中一员,它致力于为各国提供软件,建立符合《巴黎协定》第六条规定的碳信用交易登记、交易或分销平台。

非洲的数码转型浪潮,也为各行各业带来商机。年轻且以移动设备为主的非洲人口,推动对创新数码解决方案的需求。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公司Thunes抓住这个趋势,通过跨境支付网络让用户把钱转到全球超过30亿个移动钱包账户,有效连通非洲与世界各地的用户。公司与M-PESA和Airtel Money等非洲领先移动支付平台合作,让当地居民更容易获得金融服务,实现非洲大陆内的实时支付。

随着非洲各地城市快速发展,对综合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及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新加坡在这方面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提供宝贵借鉴与合作机会。例如,盛裕集团凭借整体规划、城市设计和综合工程实力,积极参与非洲各地的发展项目。集团旗下的SMEC也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包括肯尼亚的内罗毕高速公路和南非的姆斯卡巴大桥。

全球供应链的重组,也让寻求增强韧性的企业把非洲视为潜在的生产基地。与此同时,许多非洲国家积极推动本土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内需及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这为我国制造、物流和能源领域的企业带来新机遇。例如,总部位于新加坡的联合企业Tolaram,通过与印度尼西亚印多福食品公司(Indofood)的合资企业,在尼日利亚和加纳设立Indomie快熟面生产基地。Tolaram也与Kellanova合作,为非洲和中东市场供应家乐氏(Kellogg’s)谷类早餐和快熟面。如今,它已成为非洲最大的快速消费品制造商之一。本地综合农业企业Valency International则投入4000万美元(5120万新元),在西非国家科特迪瓦兴建腰果加工厂,年产能达4万5000吨,创造2000多个就业岗位。

非洲市场问题 已从“是否进入”转向”如何进军”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关于非洲市场的问题已从“是否进入”转向”如何进军”。非洲内需强劲,已成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以及区域和全球贸易的主要门户。及早了解、深耕经营,将抢占市场先机,赢得竞争优势。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在约翰内斯堡、内罗毕和阿克拉设有海外中心,可为企业提供实地援助,应对开拓非洲市场的各种挑战。这些网络有助促进双边合作、发掘商机。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非洲已不仅是替代市场,更是本地企业实现长期增长的战略重心。商机已清晰可见,企业应积极行动,把握良机。

作者是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常务副局长(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