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独特的“避风港”地位,今年上半年,新加坡酒店投资交易额达5亿4600万美元(约7亿新元),在亚太地区排名第四。
仲量联行(JLL)星期一(9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亚太地区酒店投资额较去年同期下降23%,至47亿美元,其中84%来自五个主要国家。
日本以15亿美元的交易额领跑亚太。其次是大中华区,为7亿4400万美元。澳大利亚以6亿6400万美元排名第三。韩国酒店交易额为5亿零400万美元,排在新加坡之后。
除了上述五个市场外,其余亚太市场上半年酒店投资额共计7亿5800万美元,占总投资额的16%。
根据仲量联行分析,今年上半年亚太酒店投资资本减少,反映出在全球宏观经济持续不确定之下,投资环境更趋谨慎。投资者倾向于涌向避风港市场,同时决策周期拉长。
仲量联行亚太区酒店与酒店事业部总裁埃尔坎(Nihat Ercan)指出,在酒店投资放缓的同时,资本来源也在调整。
他说:“尽管机构投资者仍然谨慎,但私人资本正果断出手,抢占兼具防御特征和增长潜力的核心酒店资产,这应该会推动今年和明年的投资活动上升。”
数据显示,私募股权公司增加了酒店资产的资本配置,投资额同比增加6%。这体现了它们的战略布局,即在市场错位中寻找机会,并关注主要门户市场中可能被低估的资产。
此外,今年上半年,亚太区的高净值人士成为活跃买家,相关资本较去年同期增长54%。他们试图通过酒店投资,实现投资组合多元化。
仲量联行预计,今年全年亚太酒店交易总额将达到128亿美元,比2024年增长约5%。下半年随着处于尽职调查阶段的交易逐步完成,投资活动将加速。
其中,新加坡全年酒店交易额预计将达到12亿美元,主要受全球避险趋势推动。
新加坡投资者偏好有两类
新加坡投资者的偏好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带有长期住宿业务的混合型酒店,它们受到私募股权青睐;另一类是精品奢华酒店,更吸引高净值人士。
仲量联行认为,近期位于嘉宾达街(Carpenter Street)的21 Carpenter精品酒店,以及位于丹戎巴葛地区的Duxton Reserve豪华精品酒店的交易,就反映出投资者偏好的转变。
仲量联行酒店及旅游地产事业部高级副总裁陈玲玮认为,新加坡精品酒店业持续吸引寻求多元化和长期资本价值的私人资本。
“我们观察到,投资者对能够提供原汁原味体验并融入城市文化肌理的酒店,尤其是稀缺的历史保护型酒店,有着浓厚兴趣。这类资产在动态市场中更能带来稳健回报。”
仲量联行认为,长期来看,亚太地区酒店业前景乐观。今年第一季,亚太区国际游客到访量同比增长12%,推动区域客房平均收入(RevPAR)增长。
它预计,日本、澳大利亚、大中华区、新加坡和韩国等传统市场的酒店投资将继续保持活跃,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市场也有望从强劲的旅游增长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