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既受益于美国企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又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加坡而言,一旦在日益加剧的大国竞争中站错位置,原本的“两全其美”随时可能演变成“两头受害”。
外交部长维文医生星期三(9月3日)在中小型企业大会暨资信商业大会(SMEICC)上致辞时说,新加坡过去赖以生存和成功的全球环境,正在发生剧烈震荡。
首先是地缘政治大国采取更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导致竞争加剧、对话减少、互信不足。一个更加分裂、供应链破碎的世界,也让经商变得困难。
此外,一些国家的内部社会撕裂和分化,也为企业带来挑战。如果国内局势不稳,就很难开展业务。他提醒华商对此保持警惕。
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塑,维文医生强调,企业需要利用并加强区域网络,在这场生产和供应链重组中寻找新的机遇。
他指出,亚细安人口结构年轻,而且中产阶级不断扩大,意味着市场将继续增长,未来20年至30年将是不容错过的巨大市场。新加坡中小企业必须投入到亚细安市场。
他说:“在政治层面,我们正在推动亚细安进一步一体化,实现我们在东南亚建立统一市场、统一生产与投资区的愿景,人口规模将与欧盟相当。”
他谈到柔新经济特区的例子,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让两地实现优势互补的机会。新加坡企业可以利用柔佛的土地、产能等资源,同时在新加坡继续运营区域总部、研发以及其他关键职能。
维文医生也谈到,新马也正探索通过柔新特区加强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特别是峇淡、民丹与吉里汶,把握新加坡、柔佛和廖内省(SIJORI)三角合作机遇。
除了抓住亚细安的机遇,他也鼓励中小企业把目光放得更远,在南亚、中东、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探索机遇。
大国博弈下 亚细安可从中寻得机会
会上,来自亚细安多国的华商领袖也共同探讨区域合作的机遇和愿景。其中,大国博弈背景下,亚细安国家如何应对,是否“选边站”,也成为议题之一。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副总会长拿督叶翃瑚(Datuk Yap Heng Or)说,马来西亚欢迎来自美国的技术转移,同时也希望加深与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关系。
他说,在“中国+1”战略下,亚细安可以在制造业方面作为中国的辅助。由于美国关税关系,中国正在把部分制造业转移到亚细安。同时美国也希望从亚细安这个巨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也正进入这个市场。
“我认为我们可以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从两边受益。”
印尼中华总商会副总主席翁玮光(Haryanto Adikoesoemo)说:“如果亚细安能够团结一致,我认为我们可以保持中立,不选边站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亚细安将在供应链转移方面获得好处。”
他说,中文里常说“危机”,新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民粹主义、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等,实际上对亚细安商业是一个机会。
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欧先梓(Prasong Owlarn)说:“撇开政治,我们应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探讨如何互相帮助创造一个更有效的市场。我们必须努力保持灵活,适应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