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输出国组织与盟友(OPEC+)计划增产,加上中国石油进口有所放缓,使得市场专家估计今年底至明年油价将跌破每桶60美元。
OPEC+于星期天(9月7日)已同意自10月起,将每日石油产量提高13万7000桶。近年OPEC+已多次同意减产以支撑油价,然而到了今年4月,组织开始同意一系列扩产措施,旨在夺回市场份额。
标普大宗商品研究副总裁博卡德(Jim Burkhard),星期一(8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石油会议(APPEC)上说,若OPEC+真的增加产量,未来几个月的原油供应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加剧,预料今年末季的原油过剩量约为每日300万桶。
此外,中国减少购买原油,也会加剧原油过剩现象。
博卡德说,自今年次季,中国的原油库存已大幅走高,因此下来会减少进口原油。“中国是主要原油消费国之一,一旦它减少购买,将导致原油需求与价格大幅承压。”
博卡德也提醒市场,须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带来的影响。“为缓解美国通胀,特朗普向来希望油价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虽然他未必能如愿以偿,但他确实有与OPEC+的一些高层保持联系,这或会对OPEC+扩产发挥一些作用。”
综合上述因素,博卡德估计自今年底开始,布伦特原油价格将跌破每桶60美元,并有可能持续至明年底。
各国或决定减产以扶持油价
能源咨询公司名誉主席费雷顿(Fereidun Fesharaki)接受彭博社访问时也说,OPEC+的增产规模或许低于预期,但油价仍有可能在今年底及明年初跌破每桶60美元。“如果需求持续疲软,油价也有可能跌至50美元中段。”
尽管如此,费雷顿认为,油价下滑之际,各国可能决定减产以扶持油价,随后油价将会触底反弹。
大宗商品贸易商托克集团(Trafigura)首席经济师拉希姆(Saad Rahim)在亚太石油会议上说,虽然中短期内油价将承受压力,但长期来看仍受到两大因素的支撑。
他说:“随着海外直接投资(FDI)和制造活动坚挺,印度和东南亚的石油需求将应声走高,虽暂时无法比肩中国,但仍能对油价带来一定支撑。”
拉希姆也认为,若油价持续下跌,中国可能趁低大量买入,进而推升油价。
受市场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已挫跌大约11%,近一年则跌超过7%。
刘燕玲:我国将协助企业应对市场动荡
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刘燕玲为亚太石油会议主持开幕仪式时指出,受OPEC+取消减产措施、美国与巴西等经济体扩产,以及关税引发众多不确定性等影响,布伦特原油曾在今年5月跌至每桶60美元的近四年低点。
她提到,炼油和石化行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尤其在东亚地区。“柴油、石脑油(naphtha)等精炼产品的过剩,造成赚幅承压。” 面对市场动荡,刘燕玲说,我国政府会协助企业应对这充满挑战的时期。
另一方面,刘燕玲说,我国依然在能源贸易方面扮演着全球枢纽角色。去年,经由我国进行的能源贸易达到1.67万亿美元(2.14万亿新元),同比增长近16%。常驻我国的能源贸易专业人士,也增加5%左右。
刘燕玲指出,我国正积极拓展生物燃料生产和贸易生态系统。她说:“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预计在明年,亚洲生物燃料的生产与需求将超越欧洲。
“在生产方面,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设施所在地,设施由耐思特(Neste)运营;在贸易方面,我国拥有逾250家能源与农产品贸易商,这种买卖双方的汇聚,让我国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生物燃料贸易中心。”
刘燕玲也提到,在2023年,我国的生物燃料贸易收入已达到1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