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次公开售股市场似有“冬尽回暖”迹象,今年以来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数量已超越去年总和,并且还有越来越多公司计划上市。
分析师指出,在政府政策助推下,本地企业流动性和评级有望改善,连带提振我国作为上市地点的吸引力。不过短期内,新加坡仍难以超越香港等热门市场。
近两个月,不少公司接连传出本地上市计划。这包括通过分拆旗下资产以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上市的宿舍运营商胜捷企业(Centurion),以及中国电子商务巨头京东集团的房地产部门京东产发与瑞士合众集团(Partners Group)和高瓴资本支持的EZA Hill Property合作,计划在本地推出信托。
本月初,宝德新加坡(Boustead Singapore)宣布已代UIB Holdings公司(UIB)向新交所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提交申请,让一家房地产投资信托上市。
此外,半导体光学公司MetaOptics完成上市计划,于星期二(9月9日)开始在凯利板交易。
东方汇理私人银行(Indosuez)亚洲首席策略师陈达德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目前传出上市计划的以REIT居多。这是因为投资者预期利率下调,加上新元隔夜利率(SORA)本就较低,融资成本降低后,会激活本地REIT市场。
他还说:“全球投资者需重新平衡投资组合,以从美国市场中套利。部分资金会转投亚洲,一些更会强势投资在亚洲发达经济体如新加坡。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涨势也提振了新股上市热情。”
今年来已有七家企业上市
今年以来,已有七家企业在本地上市,比去年全年多出三家。当中新交所主板上市的有Info-Tech系统(Info-Tech Systems)、NTT数据中心房地产投资信托(NTT DC REIT),以及第二上市的康哲药业控股(China Medical System)。
至于凯利板,它在4月迎来今年首只新股鼎盛控股(Vin’s Holdings),过去几个月凯利板上市的还有林增创筑(Lum Chang Creations)、创意设计服务公司Dezign Format和半导体光学公司MetaOptics等。
整体来看,迄今上市的七只新股表现普遍不错,看涨股占多数。其中,林增创筑表现最好,自7月21日挂牌以来累积上涨50%,星期二收报0.59元。表现最差的为鼎盛控股,4月15日挂牌迄今累积下跌34.29%,星期二收报0.23元。
本地企业流动性和评级料改善
谈及本地IPO市场的强劲势头,FSMOne新加坡研究及投资组合管理部研究分析员潘哲川受访时说:“推动新加坡IPO市场走强的因素,包括中国企业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寻求其他上市地点,以及政府为振兴新加坡股市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如降低合规及上市成本等。”
传统上,企业较倾向在美国或香港上市,因为这些市场的流动性和估值更高。随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50亿元证券市场发展计划(EQDP),以及额外拨款5000万元扩大新加坡资本市场津贴(GEMS)研究资助范围,投资者兴趣及分析师研究范围正逐步扩大。
潘哲川说:“本地企业流动性和评级预料会改善,进而提升新加坡作为上市地点的吸引力。但吸引力毕竟是相对的,新加坡上市环境短期内可能仍难以跟香港等享有盛誉的IPO首选市场媲美。”
陈达德有相似看法,认为新加坡IPO数量略有增加,但比起香港的规模仍相去甚远。
星展银行股权资本市场部主管安韦龙(Art Karoonyavanich)看法稍有不同,他说:“这是本地市场近年来首次在12个月内拥有如此庞大的IPO储备。而且除了REIT,总部位于新加坡又有意在本地上市的企业,涉及电商、医疗保健和生物科技等。这些都是具备巨大潜力和机遇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