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0岁的叶伟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原本已创立一家小有规模的制服供应公司,有人提议收购,他也一度考虑退休。

然而,就在那一年,他的孩子出生。初为人父的喜悦和责任感让他开始犹豫:“如果未来气温上升五度,甚至10度,我的孩子该如何生活?”

这个问题,把他拉回那件还没完成的事——生产环保服装。

七年后,他合伙创立的环保服装品牌Ultifresh,累计已售出超过1300万件产品,每天平均销量达1万件。

延伸阅读

GoodWhale联合创始人李俊贤:财富规划不是努力存钱就OK
GoodWhale联合创始人李俊贤:财富规划不是努力存钱就OK
万态CIO萧有来:用科技为野生动物“筑家” 为游客打造未来生态体验
万态CIO萧有来:用科技为野生动物“筑家” 为游客打造未来生态体验

一件不舒服的打工制服 埋下创业种子

环保服装的种子,其实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埋下。

十几岁时,兼职打工的叶伟豪每天穿着质量堪忧的制服。“又厚又臭,一天不洗就没法穿。”

他说:那时候我就在想,厂家为什么不能把衣服做得好一点?”

怀揣着这个想法,他在几年后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从南洋理工大学工程专业辍学,正式投身服装制作行业。听到这个决定,母亲“快要晕倒”,父亲倒是支持。

“我只是把大学当成一个选项。创业越早越好,机会一来,我就会抓住。”

从代工到品牌

最初,叶伟豪从事制服生产。他和朋友合伙拿着3万新元就飞往中国广州开设第一家工厂。

他没有经验,只能一边摔跤一边摸索。为了维持基本运营,他一手包揽送货、接单、请人、验布……除了不会缝衣服,其他的全做过。那三年,叶伟豪每一两周往返一次新加坡和中国,常常一天工作18个小时到20个小时。

广州竞争激烈,他最终将主厂迁往江西。工人更稳定,节奏没那么快,生意才逐渐步入正轨。

制服供应经历,让叶伟豪深知服装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他说:“很多人不知道,服装业其实是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洗衣一次平均消耗50公升至150公升的水,同时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尤其在新加坡这样洗衣频繁的热带国家,消耗更严重。”

“如果有办法让一件衣服能少洗一次,是不是就能省一点水,减少一点碳排放?”这个想法,在孩子出生后变得格外清晰。

于是,他拒绝收购提议,创立新品牌Ultifresh,尝试做抗菌除臭的服装,让消费者能多穿几天、少洗几次。

Ultifresh在中国的服装生产工厂。(Ultifresh提供)
Ultifresh在中国的服装生产工厂。(Ultifresh提供)

环保是所有大众消费者权利

在推广环保理念的过程中,叶伟豪意识到一个问题:虽然已有许多大品牌在做环保衣物,但它们往往价格高昂,难以普及。

为此,Ultifresh坚持控制定价,甚至愿意将最热销产品的利润压到最低。“产品卖不出去,理念就传达不出去。我们要做的是能被大多数人使用的环保产品。”

他采取“先B2B、再教育市场”的策略。初期通过供货建立产能与现金流后,再通过自动贩卖机的形式转向C端市场,并在包装袋上附上环保说明,让消费者知道自己穿了什么、为什么环保。

Ultifresh已在宏茂桥和后港设置两台自动贩卖机,并计划在两个月内扩展至约40台。叶伟豪希望让环保服装像饮料一样,24小时都能买到。

海外回响与家庭共鸣

叶伟豪说:“我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全球每个人、每个品牌都认识到环保穿衣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Ultifresh的下一阶段是进入更多的市场。目前,业务已扩展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地区。

一次在马来西亚街头,他偶遇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士,对方竟然一眼认出他是Ultifresh的创办人。

“他告诉我,他一家人都穿我们的衣服,五个孩子每人两件。”对方还坚持请他吃饭,说这些衣服真的帮他们省了很多水、电和洗衣时间。

那一刻,叶伟豪想起自己创立品牌的初心,也想起更早以前,没有反对他辍学的父亲。

“他是名父亲,我也是名父亲。”叶伟豪说,“我们做的事其实都一样,只是希望孩子可以在更好的环境里长大。”

这些无声的连接,汇聚成一份跨世代的共识:环保从来不是遥远的大道理,而是父母每天为孩子做出的小决定。

如今,Ultifresh不只是一个服装品牌,更是一场持续进行的环保行动。

叶伟豪相信,真正的改变,不必轰轰烈烈,而是藏在每一件日常衣物、每一次少洗一次衣服的选择里。

对他而言,环保不该只是理想主义者的口号,而应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参与的生活方式。就像他从一件不舒服的制服开始,最终找到一条能让孩子安心长大的路。这条路,也许不完美,但正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