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亚洲必须定位为一个稳定、开放且包容的地区,才能在日益分化的世界中实现增长潜能。
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星期四(9月11日)在万态雨林悦榕庄举行的第三届财新“亚洲愿景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世界处于动荡之际,让亚洲掌握展现自身优势的机遇,可为世界提供差异化的价值主张。
他说:“在世界许多地区,各国转为内向发展、设立贸易和投资壁垒,并把经济保障和国家利益视为优先事项。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正承受巨大压力。尽管如此,亚洲必须推进开放和实现更大的一体化。”
本区域国家共同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一个重要范例。参与协定的包括10个亚细安成员国,以及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这五个亚细安自贸区伙伴国。它们的经济总值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约30%,出口总量占全球的约三分之一,人口则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
颜金勇说,RCEP的成员范围应当扩大。“在这方面,我们对孟加拉、智利、香港和斯里兰卡,以及其他能够达到标准的经济体加入RCEP感兴趣,表示欢迎。”
RCEP增加成员时也要与其他经济区块接触
他认为,RCEP在增加成员的同时,还应积极与欧盟及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等经济区块接触,探讨在数码贸易和提升供应链韧力方面的合作。尽管这些经济区块加入这项协定的可能性不大,但双方仍可以在共同利益开展合作。
“随着区域经济进一步一体化,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多元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并向他们保证,亚洲将在商品、服务、资本和思想流动方面持续保持开放态度。”
颜金勇指出,亚洲可成为兼具包容和渐进式合作的典范,因为这个区域无论是在地理、规模、治理体系或发展程度上,都高度多元化。“我们绝不能让这种多元化成为合作和一体化的障碍,而应将它转化为力量和韧性的源泉。”
例如,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人人有责,但各国面临的挑战和具备的能力不尽相同。有些国家拥有丰富的再生能源,能够快速实现转型;另一些国家则需要时间建设基础设施和争取融资。
在这方面,各国秉持着“共同但不一样的责任”的原则,并且通过不同的路径,让亚洲一起前进,同时不忘实现更可持续未来的共同目标。
稳定环境是亚洲经济崛起的关键因素
颜金勇也提到,亚洲须继续维护和平与稳定。本区域曾经历过紧张局势和争端,但值得庆幸的是,大致上都能够维持和平局面。
这样相对稳定的环境一直是亚洲经济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使各国能够专注于增长与发展、吸引投资,并构建起如今支撑全球经济的跨境供应链。
不过,颜金勇提醒,不能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近期的经验显示,冲突随时可能发生。
因此,本区域必须保持对话渠道畅通,在冲突发生时保持克制,同时加强有助于化解分歧的区域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