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和债券等传统资产难以再提供稳定回报和分散风险,另类投资正迅速从“可选”走向“必需”。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与摩根大通资产管理(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星期一(9月22日)联合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私募股权、房地产、基础设施和私募信贷等另类资产,已成为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报告形容,过去投资另类资产更多依靠经验判断,如同“手指画(finger painting)”,缺乏系统性和数据支持。但随着另类投资的规模、深度和透明度提升,这种随意性做法已难以为继。投资者必须以更科学、系统化的方式来配置和管理另类资产,才能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稳健回报。
研究团队指出,另类投资不仅能提升预期回报,也能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例如,在股市大幅波动或债市难以提供避险功能时,另类资产如基础设施或核心房地产,能提供较稳定的现金流和更强的抗跌性。
GIC经济及投资策略部门高级副总裁邱添添指出,另类投资领域已显著成熟,必须采取系统化方法。
他说:“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结构清晰、以数据为驱动的框架,量化了特定的超额回报来源,并为投资者提供提升回报、把另类投资有效纳入整体投资组合的明确路径。”
框架涵盖设定明确的投资目标、筛选合适的投资范围、制定长期配置、灵活调配资金、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在执行过程中持续检讨和调整。
报告指出,另类投资的独特价值在于存在显著的回报差异,既带来风险,也为投资者创造获取超额回报(alpha)的机会。
首先通过灵活调整不同另类资产类别的投资权重,捕捉它们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表现差异,也称动态资产配置,可带来超额回报机会。例如,基础设施资产因具备长期合约和一定的通胀转嫁能力,在经济衰退或高通胀时期通常表现较佳。相反的,房地产则在经济扩张时更具优势,因为现金流增长和房地产需求强劲,供应有限。
此外,挑选表现优异的基金经理也可带来超额回报机会。在非核心或资本增值型另类资产如私募股权领域,基金经理之间的回报差异特别大。能持续识别并投资于表现突出的基金经理,将显著提升整体组合的回报。
另类投资最大问题:数据不透明
不过,研究提醒,另类投资仍面临不小挑战,最大问题是数据透明度不足。与股票和债券不同,另类资产缺乏集中统一的市场数据平台,估值也往往依赖基金经理和评估师,而非频繁的市场交易。
然而,报告指出,正是这些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低效率,为具备研究能力和数据资源的投资者创造了机会。他们能更好地利用市场碎片化,甄选资产与基金经理,从而在回报与风险控制上领先其他投资者。
摩根大通另类投资策略与解决方案主管夏尔马(Pulkit Sharma)说,市场低效率,以及不同资产类别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回报差异,为资产配置者带来机会,但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依赖有纪律、数据驱动的投资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