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交易所进行第二上市(Secondary Listings)的公司中,超过一半今年以来股价表现强劲,部分公司涨幅甚至超过100%。不过,受访分析师提醒,鉴于本地市场流动性有限及汇率波动风险,投资者在投资这些股票时仍须保持谨慎。
目前已有超过20家公司选择在新加坡交易所进行第二上市,即先在本国交易所挂牌后,再到新交所上市。近期备受关注的例子是医疗企业康哲药业控股(China Medical System),这家公司先于香港上市,随后于今年7月在新交所挂牌,首日股价便大涨11%。
不少公司今年以来表现抢眼,其中涉足电单车及相关配件贸易的中国环境资源(China Environmental Resources)领跑,股价飙升近147%;紧随其后的是蔚来(NIO)和京信通信系统控股(Comba Telecom),分别上涨约63%和54%。
保诚保险(Prudential)、香港置地(Hongkong Land)和怡和控股(Jardine Matheson)同样表现出色,股价涨幅均超过40%。
另一方面,部分第二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不理想。其中,涉足酒吧运营和特许经营业务的海伦司国际控股(Helens International Holdings)承压最大,今年以来股价大跌近62%。此外,中国康大食品(China Kangda)和顶级手套(Top Glove)也面临超过50%的跌幅。
须警惕流动性不足和汇兑风险
Moomoo新加坡交易经理涂骏祥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部分投资者对第二上市公司颇为感兴趣,主要因这些公司业务遍及区域甚至全球,具备较大潜力。例如,电动车巨头蔚来不仅耕耘中国市场,也拓展至欧洲、中东和东南亚;IHH医疗保健则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经营着医疗设施。
涂骏祥还指出,部分第二上市股票以新元计价交易,如IHH医疗保健和海伦司国际控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汇风险。
然而,辉立证券投资组合经理韩巍博士受访时提醒,这些公司存在隐忧。他指出,由于新加坡市场交易量和流动性较低,投资者在买卖过程中可能面临滑点(Slippage)风险,即股价因交易量小而波动剧烈,投资者容易被套在高位。韩巍预计短期内这一状况难以改善。
此外,韩巍也提到,部分公司包括蔚来、保诚保险,以及怡和控股等仍以美元进行交易,这使投资者面临汇兑风险。他还提醒,公司通常会先在第一上市交易所发布业绩,这可能导致新加坡投资者因时间差和信息不对称,无法及时作出买卖决策。
综合以上因素,韩巍建议投资者在考虑购买第二上市股票时应保持审慎态度,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同时,涂骏祥也建议投资者在买入前,应重点关注几项因素,包括公司在第一上市市场的流动性是否充足,因为流动性不足很可能导致第二上市市场同样受限;此外,还须关注交易货币的稳定性,避免汇率剧烈波动影响投资回报。
交易量不足是我国吸引第二上市短板
除了吸引第一上市公司,新交所也积极推动更多公司进行第二上市。相较其他区域交易所,新加坡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
涂骏祥认为,新加坡拥有政治和政策的稳定透明,加上新交所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新元汇率长期稳定,这些因素均有助于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挂牌。
但他也指出,新加坡最大的劣势是市场流动性不足,可能令有意挂牌的企业犹豫不决。他说:“新加坡人口基数较小,散户资金规模有限。”
韩巍则对此持较为审慎的观点。他认为,交易量和市场流动性相对有限,可能会影响企业和投资者的积极性。长期来看,这或许会产生“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即原本交易不活跃的公司更难吸引资金与关注,进而可能更倾向于将资源集中在第一上市的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