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已不复过去30年来的模式。地缘政治与社会因素日益交织,使投资者必须重新思考策略,应对不断升温的民族主义、通货膨胀和供应链重组带来的成本上升。

淡马锡控股及淡马锡国际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狄澜(Dilhan Pillay)星期三(10月1日)出席米尔肯研究院亚洲峰会的对话会时,指出这一点。

狄澜说,冷战结束后的30年全球相对稳定,但如今这已成过去。“我们熟知的全球化模式已消失。可是,我们须要应对的是怎样新形式的全球化?这种模式尚未出现。”

他指出,许多投资者都在试图对关税问题做出反应,但许多人仍采取非常被动的措施。随着地缘政治与投资深度挂钩,投资者不能再忽视政治与社会趋势。此外,民族和民粹主义的兴起,导致全球碎片化,企业在各地运营须更具社会责任。大型企业须要在商业转型中,兼顾员工技能提升与过渡安排。

他也认为,全球供应链重组将韧性置于效率之上,是有代价的。 “就像一份保单。除非你试图用其他方式来保护自己,免受依赖全球主要供应链的脆弱性,否则这种成本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少。”

延伸阅读

淡马锡控股展开大改革 宣布成立三家新实体公司
淡马锡控股展开大改革 宣布成立三家新实体公司
淡马锡重塑领导层 谢松辉将出任淡马锡国际联席首席执行长
淡马锡重塑领导层 谢松辉将出任淡马锡国际联席首席执行长

之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使全球成本通胀缓和地上涨。不过,狄澜指出,随着多国保护本国利益、产业与就业,通胀下来可能成为新常态。

淡马锡增加公开市场投资

狄澜在谈到淡马锡的投资策略时透露,过去18个月,淡马锡在公开市场股票的投资额超过以往水平。公司也采取更积极的“阿尔法”策略,以提升投资组合的回报。

阿尔法指的是调整市场波动和随机波动后投资的超额回报,它是风险调整的基础上衡量投资绩效的指标。投资者通常须通过选股择时等方式,取得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表现。绝对回报则不与市场基准作比较。

狄澜进一步解释道:“这样做是为了增强我们的实力,以及从公开市场投资中取得最大化的价值。”

这包括提升团队在公开市场的操作能力,例如为部分私有资产日后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并购或基金分派等方式转换为上市公司做好准备。

此前几年,淡马锡增加了在私人市场的投资。相关占比从2021财年的45%,增加到2022财年的52%,并在2023和2024财年维持在相近水平,截至今年3月底下降到49%。

在私人市场,淡马锡大部分投资在私募股权,再来是私人信贷和混合方案、对冲基金等流动工具。但这类交易与公开市场相比不透明且缺乏流动性。狄澜注意到:“现在,私营公司保持私有状态的时间更长了。”

他补充,私人信贷与基础设施融资仍是未来投资的重点。

近期,淡马锡展开成立50多年以来的重大改革。明年4月起,它将设三家全新实体公司,聚焦管理新加坡、全球和合作投资解决方案业务,让集团在新的全球局势中取得更好的风险回报。

淡马锡净投资组合价值在最新财年创新高,但过去10年总股东回报率为5%,低于MSCI世界指数同期10%的年化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