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四成亚太地区房地产投资者,愿意为可持续房地产提高报价,因为房地产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已取代绿色认证成为房地产投资的主要价值驱动因素。
仲量联行(JLL)最近展开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亚太地区约有6850亿美元(8802亿新元)的商业房地产,位于15个最易受气候灾害影响的城市。尽管目前仅有四分之一投资者实施具体适应措施,以保护投资组合,但多数机构正规划气候适应策略,预示着气候韧性资产的需求即将涌现。
这项调查的对象是在亚太地区,管理超过5亿美元资产的机构中,有能力影响投资决策的75名高管。
调查显示,除了贸易关税和地缘政治氛围外,可持续性已成为亚太区房地产投资决策的核心要素。
91%投资者强调,可持续性考量是交易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四成投资者会因为可持续资产提高价格,三成投资者则对缺乏可持续韧性的房地产降低收购价,甚至退出交易。
不过报告指出,可持续性主要还是作为谈判筹码,而非决定性的交易破局因素。因为仅有5%的投资者,会因环境或社会问题退出交易。
商业建筑节能改造 每年可省达50万元开支
谈及房地产投资趋势,报告说,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价值正日益凸显,这既体现在绿色资产的溢价上,也体现在不合规资产的惩罚成本中。“这一趋势在新加坡尤为显著。新加坡于9月启动强制能耗改善制度(Mandatory Energy Improvement Regime),要求能源使用量持续偏高的建筑物,须接受强制性的审计,以作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举措。”
研究发现,即使是对楼宇系统进行简单改造,每年也能立即节省4万多元,涉及冷水机组和管理系统升级的更全面改造,还能为单幢商业建筑节省每年高达50万元的能源开支。
仲量联行亚太区工作动态学研究主管米格拉尼(Kamya Miglani)说,大多数投资者都认识到气候风险威胁,但将这种认知转化为行动方面却明显滞后。
她认为,随着企业和投资者越来越优先考虑具气候适应能力的房地产,那些积极主动的业主竞争优势会更明显,能找到更多机遇,也能确保房地产的长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