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逐“30岁前存到10万元”目标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是这个数字?为什么是这个年龄?目标若缺乏个人意义,往往难以坚持。

股神巴菲特的长期好友兼合作伙伴查理·芒格在上世纪90年代一次在股东大会上曾说:“不管你要怎么做,走路上班、只用优惠券买东西,哪怕做一份不匹配你能力的工作,都要先存到10万美元(13万新元)。一旦达到,你就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他的核心建议是:延迟享乐,利用复利尽早累积财富。

那么,如今这个“30岁存到10万元”的目标还适用吗?若考虑通货膨胀,90年代的10万元大致等于现在的20万元。但对很多人来说,存下六位数本身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仍具有重大意义。

制定存钱与投资计划 并且保持良好金钱观

在新加坡,这个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例如应届毕业生月薪中位数约为4500元,一名24岁的职场新人若每月储蓄约30%,六年内可积累约10万元。但起点不同、生活开销也不同,并非人人适合用相同标准衡量成功。

与其照搬别人设定的数字,更应问问自己:对我来说,10万元意味着什么?是人生安全垫、是独立的象征,还是实现更远目标的起点?了解“为什么”,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动力。

延伸阅读

理财锦囊:真活到150岁 延寿账本如何精算?
理财锦囊:真活到150岁 延寿账本如何精算?
理财锦囊:房市避风港隐藏风险 投资不当恐成负资产
理财锦囊:房市避风港隐藏风险 投资不当恐成负资产

多数人会先想到储蓄——稳定、安全。但如果收入有限,仅靠存钱要达到目标并不轻松。

相反,投资虽有风险,却能借助复利缩短达标时间。以下是达到10万元所需的每月金额(假设投资回报率为年均4.5%)。

19岁开始:若仅靠储蓄,每月要存700元;若投资,则只需每月520元。

21岁开始:每月储蓄840元或投资650元。

24岁开始:每月储蓄1200元或投资1000元。

投资的优势在于:长期增长潜力和复利积累效应。但要接受市场的短期波动。市场波动多数源自人性恐慌,而非经济基本面。合理的投资,是有策略地承担风险,而不是碰运气。

理想状态下,应建立一个与你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时间周期相匹配的全球分散投资组合,这样更能在长期中获得稳健回报。

如何达成“30岁前10万”目标?

1.制定计划

设定时间表,并倒推所需的月度储蓄与投资金额。阶段性目标有助于跟进执行。

2.自动化执行

自动转账可建立纪律,如“先付自己再消费”。透过定期定额投资(Dollar-Cost Averaging),也能减少判断市场时机的压力。

3.保持良好的金钱观

芒格看重的是“财富带来自由”,而非数字本身。不要为了数字,牺牲健康、人际和生活质量。理性的金钱观,是你面对挫折时的重要支撑。

达到10万元之后又怎样?

10万元只是开始。未来你可能还有:紧急备用金、购房首付、家庭支出、退休储备等财务目标。

你可以尝试用“时间桶”来分类。

应急基金:准备1万5000元,应立即到位并存放在现金账户,以便随时应付突发情况。

父母旅行:准备5000元,预计在一至两年内使用,可放在低风险理财产品中,以确保资金安全。

组屋首付:准备5万元,预计三至五年内需要,可考虑配置平衡型投资组合,兼顾增长和稳健。

退休金:准备3万元,至少五年后才动用,适合配置高股权比例的长期投资组合,以追求更高回报。

以“时间”而非单纯数字来划分,有助于判断不同资金可承担的风险水平。

30岁前存到10万元固然值得庆祝,但真正的财务成功,是能按照自己节奏,实现对“金钱”的定义与掌控。坚持好习惯,发挥投资的力量,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进发。

(作者是智安投(Endowus)首席客戶总监苏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