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部分国家在气候承诺上出现倒退,但我国的转型融资伙伴关系框架下的计划融资仍取得进展。
继绿色投资伙伴基金完成5亿1000万美元(约6亿5571万新元)首轮融资之后,亚洲转型融资伙伴关系(FAST-P)框架下以脱碳融资为目的的工业转型计划,也有望在明年初宣布首轮融资。
新加坡气候行动大使孟文能(Ravi Menon)星期二(10月21日)在记者会上说,工业转型计划的融资工作“进展顺利”。
他指出,当局正在整合催化基金和商业基金,进行尽职调查,并建立治理结构和目标等。“一旦获得各方同意,我们就会完成基金募集。同时,我们也已经在寻找潜在项目。”
工业转型计划是金管局转型融资伙伴关系框架下的三个计划之一。两年前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金管局推出FAST-P混合融资平台,目标是以10亿美元催化资本撬动40亿美元商业资金,涵盖能源转型、绿色投资与工业转型领域。
孟文能答复《联合早报》提问时说,尽管部分国家在气候承诺上出现倒退,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也趋于保守,但FAST-P融资进展未受影响,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参与。
他强调,混合融资对动员私人资本至关重要。公共资金有限,而私营机构因担忧风险投入不足,因此需要政府或慈善基金先承担部分风险,才能吸引商业投资。
他以亚细安为例指出,区域气候项目风险较高,需催化资本首先承担损失。FAST-P的目标是每投入一元催化资本,带动四元商业资金。
此外,为减轻催化资本负担,引入特定类型的保险来承担风险,或许可行,也有助于增强商业资本信心。他说,这是当局目前在探索的方向,但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气候行动分为减缓和适应两大领域,前者目的是减缓气候变化,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后者侧重于增强社会和生态系统的韧性。孟文能说,相比减缓性项目,适应性项目难以产生收益,融资挑战更大。混合融资当前主要用于减缓性项目,若用于适应性项目,公共和慈善资本的比重可能要更高。
除混合融资外 他也强调碳信用重要性
除混合融资外,他也强调碳信用的重要性。即便多数国家尚未实施碳税,但不少国家已在探索碳交易或间接设定“隐形碳价”,这是碳信用可发挥作用之处。
我国是全球碳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目前已与10个国家签署碳信用合作执行协定,并在加纳、巴拉圭和秘鲁的四个项目中签订217.5万公吨碳信用合约。
谈及接下来的规划,他说,新加坡、肯尼亚和英国政府今年成立发展碳市场联盟,正联系许多国家,争取扩大规模。联盟也将在本届COP上发布一套指导企业购买碳信用的共同原则,计划在2026年推广至更多国家。
新加坡也将继续发展本地碳服务生态系统,目前已有逾30家相关企业。“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进展,也希望更多新加坡企业购买碳信用额,推动自愿碳市场的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