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有望像人工智能(AI)一样,深刻重塑经济和各行各业,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须谨慎应对的复杂挑战。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星期四(10月23日)在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量子峰会上讲话时,发表上述看法。
她指出,量子计算已经在金融建模、生物制药、能源优化和地理空间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尽管这项技术有助于解决过去难以攻克的问题,但也可能被用于恶意目的,例如破解保护敏感数据和通信的加密技术。
她说:“这种担忧促使国际社会积极采取行动,确保风险成真前,系统已做好准备。世界各国政府意识到量子技术的战略意义,我们也必须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布局,为具备潜力、影响深远却难以预测的技术打好基础。”
不过,量子技术发展仍面临人才短缺、研发成本高昂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
杨莉明说,政府能做的是促进科学领域发展与合作、建立具备技能且可持续的人才队伍,以及支持研究成果转化为可扩展和具商业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此外,新加坡通过设立国家量子计算中心,为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商业云量子计算平台,汇聚行业合作伙伴和专家,共同开发量子解决方案。其中一项应用是模拟分子相互作用,以加速药物研发,有助缩短药物开发周期,并降低医疗成本。
国大与IBM合作加快前沿研究
另一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和IBM联合设立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创新中心正式启用。IBM负责提供全栈AI基础架构及一系列开放模型,与国大合作加速人工智能与量子技术的前沿研究,其中一个重点方向是地理空间模型(geospatial model)。
IBM量子业务发展主管陈泽凯受访时透露,这项研究结合物理和人工智能模型,用于预测天气和气候。例如,机场可在航班起飞前的四至六小时预测着陆条件。
他说:“我们也利用地理空间模型绘制地图,监测洪水和林火等情况。比如在洪水期间,部分道路可能无法通行,地理空间模型能够帮助救援团队找到最快的通行路线,尽快抵达须救援的地区。”
与此同时,泰国清迈大学与IBM签署两份合作备忘录,通过加入研究创新中心和IBM量子网络,开发人工智能地理空间模型来应对自然灾害、空气污染和洪水等挑战。
清迈大学也与国大签署一份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探讨共同研发下一代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的机会。
